買房
繳了首付,沒有余錢投資創(chuàng)業(yè);省吃儉用還貸款,生活質量會下降;萬一買的房子跌價了,心里難以接受。
租房
拿出少部分工資就夠房租了,余錢可以提高生活質量;住得不順心可換房;閑錢存銀行吃利息,還可以投資。
細算三筆賬:看看買房劃算還是租房好
有人說買房有歸屬感,有人說租房省的錢可用來投資
打著“劃算到底”旗號的王端睿夫妻,簽下10年租房協(xié)議,是否劃算?市民對租房和買房,持有哪些觀點和想法?
其實,除了經濟賬,還有心理賬和精力賬,應算在買房和租房上。
經濟賬
重慶農村商業(yè)銀行個貸部胡鑫幫大家算了一筆賬。
假設面積70平方米的房產價值42萬元,購房者手上有10.08萬元現金,每個月還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閑錢3600元。
買房:10年花50多萬擁有一套房
向開發(fā)商買房,首付兩成需8.4萬元,貸款33.6萬元,10年還清。依據現有利率5.94%并優(yōu)惠15%計算,房貸實際利率5.049%,月供3571.8元,10年本息共計還款42.86萬元(其中,33.6萬貸款金,利息9.26萬元)。此外,買入時需支付1%契稅和3%的物業(yè)維修基金,共1.68萬元。
將上述費用累計起來,買這套房子的成本包括現金10.08萬元(含首付8.4萬、稅費1.68萬元),再加上10年還款42.86萬元,一共花了52.94萬元。即10年后,用52.94萬元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租房:10年后純收入51.49萬元
假設用同樣的錢租一套房,為便于計算,將租房人手上的10.08萬元用作儲蓄,并將每月3600元閑錢拆開。假設月租金700元,剩下的2900元仍然用作儲蓄。
其中,10.08萬元用作10年1年期的定期存款,按復利計算,新存款利率為2.25%,10年后總額12.59萬元(其中本金10.08萬元,利息2.51萬元)。此外,每月2900元仍按銀行存款,10年后總額約為38.9萬元(其中本金34.8萬元,利息4.1萬元)。
將上述資金相加,即是租房者10年后獲得的純收入51.49萬元。
胡鑫說,在這個例子中,買房與租房的區(qū)別在于:當投入同樣的資金,10年后買房者擁有了一套50多萬元的住房,租房者則手握51.49萬元。因此要比較的是這套當年價值42萬元的房子是否增值至51.49萬元。按照總價42萬元計算,該房產的單價為6000元;若按照51.49萬元計算,單價必須達到7300多元。也就是說,只有每平方米的房價上漲了1300多元,買房者與租房者才打了個平手;如果漲幅持平,則買房者不劃算;如果房價下跌,買房者虧得更多。
心理賬
買房承受風險多
湯耀輝說,如果是買房,還有一筆心理賬。
按揭買房,必須當20年或30年房奴。買期房,還要擔心房子質量是否過關,能否順利拿到房產證,小區(qū)環(huán)境、物管是否符合自己期望。如果不滿意,會影響情緒。
家住渝北區(qū)魯能新城11街區(qū)的李潤澤說,如果買房后遇到房價下跌,心理就會有一種落差感。這種心理賬,無法用錢來計算。租房沒有這種壓力,但無房會有一種漂泊感。
精力賬
租房只需拎包入住
百力通重慶公司員工王元志說,租房只需拎包入住,無需將時間和精力,消耗在裝修和選購家具家電上。若買房,房屋質量或房屋裝修出現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甚至與開發(fā)商打官司。
王元志同時也認為,租房住雖可以省掉許多麻煩,因為房子不是自己的,少了按自己意愿裝修新房的樂趣。
租房好還是買房好?
買房好:
買房有歸屬感
重慶大學教師張宏認為,還未買房的人,如果有經濟實力就應該買房,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是一種歸屬感的表現。
新華集團員工張好說,租房,永遠有一種漂泊感。買房之后,才能算安定下來,也不用再忍受被房東追著漲價、催繳房租等。
租房好:
省的錢可投資
高新區(qū)建工新康橋小區(qū)業(yè)主劉媛媛說,租房節(jié)省下的錢投資其他領域,獲益更快。
劉媛媛認為,買房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很多人往往忘記這點,為買房而背負各種精神、經濟負擔。
在百力通重慶公司上班的王先生說,租房好,高檔低檔任你選,沒壓力,沒負擔,可以不斷換房,自由。
中立者:
一切量力而行
重慶智通專業(yè)理財公司專業(yè)理財師付蕭介紹,隨著房貸緊縮,利率提高,在租房還是買房的問題上,主要取決于租金與買房月供的差額。
付蕭建議,當租金與月供相差不大時,買房;相反,如果月供大大超過租金,最好租房,用買房的錢進行其他投資。
經濟賬
買房每月背負還貸壓力,但房子是自己的;租房每月房租輕松承受,但要忍受房東漲價壓力。
心理賬
買期房會擔心房子質量不過關,擔心房價下跌;租房沒有這種壓力,但無房會有一種漂泊感。
精力賬
買房須考慮裝修,承擔房屋損壞的后果;租房可省掉這些麻煩,但少了主宰裝修風格的樂趣。 -記者 汪云劍 實習生 方雪蘭 攝影報道
參與互動(0) | 【編輯:劉霏】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