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文/姜和
舉辦時間剛好撞上中國春節(jié)假期,央視以空前的力度全面轉播,中國隊的成績又有新的歷史突破……似乎是應了天時地利人和這句話,溫哥華冬奧會一掃“前輩們”在中國的低迷人氣,獲得了史無前例的關注度
在中國,短道速滑是冬運項目的明星流水線,在歷屆冬奧會上所得的全部九枚金牌中,短道速滑就貢獻了七枚,李琰、張艷梅、楊揚,多年來,這條流水線造就了幾代冬運領軍人,而如今,王濛在溫哥華一次捧回三枚金牌,她當之無愧地成為這個名單上最耀眼的名字。
“我心里想的就是四塊金牌”
“很多運動員一輩子都想不明白自己干的事是什么,國家需要你拿金牌,他就得第二,國家需要你拿獎牌,他就排第四,國家需要你進前八,結果他排第九,而我很明確,我和我們?nèi),就是沖著金牌來的,而且來之前,其實我自己在心里想的是四金,雖然我嘴上不能這么說出來,但我心里想的就是四塊金牌。”
王濛在中央電視臺的鏡頭前說了這樣的話,她蹺著二郎腿,雙臂撐開,仿佛坐著的并非直播廳的沙發(fā)而是隔壁大姐家的熱炕頭。拿下1500米的金牌后,王濛和她所領銜的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包攬了這個項目的全部四個冠軍。王濛在演播室里滔滔不絕,時不時還蹦出兩句帶有濃重東北味兒的英文“four metal”(四塊金牌),然后自顧自嘟囔著:“哎呀我這英語說的是越來越好了!
充滿表演欲的性格顛覆了我們一直以來對運動員的傳統(tǒng)印象。當楊揚告訴她很多人都熱切地期待著1500米這塊金牌,所以周洋被罰下時美國教練組曾經(jīng)有幾秒鐘的歡呼雀躍,還以為被罰下的是王濛,她竟若無其事地說:“那他們有點兒做夢了。”
這種令人忍俊不禁的自信心來自于超強的實力,王濛奪得500米金牌時采用的是“博爾特式撞線法”,直接把“霸氣”兩個字貼在了腦門上。好事多磨地拿下3000米接力的金牌之后,王濛不可避免地被媒體問到自己的想法,她的說法依舊充滿個人風格:“這塊金牌就該是我們的。要是她們不犯規(guī),那最后兩棒我和周洋(女子1500米金牌獲得者)超她們還不是手拿把掐(東北方言,指非常輕松)的呀?”
都靈奪冠曾高呼“報仇”
1985年出生的王濛從10歲就開始滑冰,用國家隊總教練李琰的話說,這是個個性十足的孩子,她的天賦和潛質(zhì)顯而易見,但是怎么幫助她發(fā)揮,對于教練來說,是個挑戰(zhàn)。
在溫哥華冬奧會成為與“體操王子”李寧比肩的“三金王”后,自然不會再有人質(zhì)疑王濛在短道速滑領域的王者地位,但是王濛特立獨行的性格和少年得志的經(jīng)歷,在過去的很多年里讓她飽受質(zhì)疑。年輕氣盛時,王濛曾有過很多過激言行。
早年在省隊時,由于對訓練方法不滿,王濛就與教練有過爭執(zhí)。2005年的全運會上,被判罰下的王濛竟當眾對裁判表示不滿,現(xiàn)場上演了“怒摔冰鞋”的大戲,賽后她還一度拒絕參加隨后的接力比賽,在教練和隊友的規(guī)勸下才最終重返賽場。2006年都靈奪冠后,她竟然又高喊為某位國家隊的男隊員“報仇了”,一度也引發(fā)軒然大波。
但這些經(jīng)歷都沒有令王濛付出慘痛代價,直到2007年,一場“停賽風波”差點斷送了王濛的王者之路。
2007年1月的亞冬會后,王濛面對媒體語出驚人,質(zhì)疑國家隊戰(zhàn)術,甚至表示將主動提出到地方隊訓練。這次過激行為讓國家隊忍無可忍,最終王濛被處以禁賽重罰。
至今在網(wǎng)上搜索王濛的博客,最近更新的文章仍是三年前的那封道歉信,“我在生活中變得不去考慮周圍人的感受,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她讓我知道500米該怎么滑”
禁賽風波讓王濛的人生涇渭分明,那以后她無論是在比賽場上還是在為人處事上都顯出大將風度,甚至在溫哥華上演了事后被媒體評為“最感人瞬間”的跪拜一幕——500米決賽現(xiàn)場,王濛沖過終點線后跪在冰場上,沖著李琰的位置兩度叩首。事后王濛坦誠地說:“這是我感謝教練的方式,她讓我知道了短道速滑500米到底該怎么滑。這兩個頭一個感謝教練、一個感謝我的領導、我的隊友、醫(yī)務人員!
當事人李琰當然也充滿感慨:“你們都知道,她原來不接受我,后來到接受我、支持我,再到奉獻,比賽時她還會說,教練你說什么我會全力去做!
北京時間3月2日,參加溫哥華冬奧會的中國代表團返回到北京,飛機剛抵達首都機場,一場歡迎儀式就草草舉行。王濛自然是最受矚目的明星,代表全體教練、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發(fā)言,三塊金牌同時掛在脖子上讓她的樣子看上去有點憨態(tài)可掬,不過發(fā)言還是大方得體。
但我們所熟悉的那個王濛依舊隨時可見。溫哥華時間2月28日清早,王濛依然重感冒,咳嗽著在奧運村溜達,被媒體逮個正著。她說經(jīng)過之前一整天的臥床休息,“今天終于能爬起來四處禍害了”。
(摘自《看天下》)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彥宇】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