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高考前后,許多有關加分舞弊、造假、有違公平的事件和內幕,被媒體一層層揭開。
本報是近期最早提出高考加分問題,且報道比較充分的媒體,不僅率先報道了今年高考的新名詞——“裸考”,獨家披露了“體育特長生”舞弊的丑聞,而且,對高考加分政策的諸多方面,都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報道和探討,并一直都在求解這樣一個問題:加分到底加出了什么?
加分質疑聲迭起
今年高考前夕,一個高考新名詞——“裸考”再度引起人們對高考加分的關注。據本報6月2日報道:一個近50人的班級,能加20分的就達到20多人。而那些沒有加分資格的,則被戲稱為“裸考”。
這一報道不由得讓人質疑:高考分數(shù)這么金貴,多一分少一分命運迥異,這些人憑什么占得先機?他們所獲得的加分項目,是被廣泛認同的嗎?
6月12日、13日,湖南省應屆高中畢業(yè)生“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統(tǒng)一測試舉行。本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上千“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是“水貨”,參測100米跑的27名女生,沒有一人能達到合格標準。據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后來公示:報名參測考生3412人,實際報到參測2304人,合格人數(shù)829人。
接下來,又有一些新的情況不斷被報道出來。如本報6月28日報道,遼寧省鞍山市第一中學1200名考生中,竟然有153人是有資格加分的國家二級運動員。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加分均違反了教育部的相關規(guī)定,未經省級招生委員會在報考當年組織的測試、認定中審核過關。
7月12日,本報又報道了這樣一個事件:福建一考生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在高考中加分,將他幾年前水中救人一事向當?shù)毓矙C關申報見義勇為行為,因未獲認定,便將當?shù)毓簿指嫔狭朔ㄍ。而事件的緣起是福建省?guī)定“見義勇為者及其子女高考可獲加分”。事實上,北京、四川都有類似規(guī)定,對此,人們紛紛質疑,這項制度是否有鼓勵未成年孩子見義勇為之嫌,是否有子承父蔭之嫌,是否有將見義勇為功利化之嫌,是否有損高考公平之嫌。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加分項目受到質疑,如黑龍江省規(guī)定省級優(yōu)秀專家、博士子女可以加分,就受到了包括該省政協(xié)委員在內的廣泛質疑。
反響尤其大的是《南方周末》8月3日報道的,福建省漳州市市長親自拍板,只要納稅300萬元以上,其子女中考就可以加20分。有評論認為,這種政策的出臺,簡直像在宣告分數(shù)是可以直接用錢買到。
8月7日,第二十一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結果在澳門揭曉。據《人民日報》8月9日報道,有帶隊老師說:“創(chuàng)新大賽很難避免‘大手拉小手’的情況出現(xiàn)!币粋例證是,許多課題后面,是非常成人化的研究內容,許多選題光是實驗材料就相當昂貴,而實驗設備更是很難找到。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比較良好的家庭背景,很多人至少有一個家長從事高層次的科技研究工作。
究其原因,在于參賽成績與高考加分、保送掛鉤,少數(shù)家長和教師想把這項意在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比賽變成一座新的“獨木橋”。
不培訓語言、樂器,不講解考題、答案,只傳授“加分秘籍”。暑期里,一種教學生如何應對高考加分的培訓班,正在上海悄然興起。雖然學費高達3萬元,但仍引起不少家長的濃厚興趣。上!缎侣劤繄蟆8月10日的這則報道令人震驚。
加分加出腐敗通道
湖南省上千“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是“水貨”,這么多的“水貨”能弄到“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資格證書,背后是考生家長在角力。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路兩邊停滿了公車,綿延大約一公里。有多名家長表示,許多考生通過交錢的方式,獲得了可以加分的機會。
加分一旦淪為腐敗通道,后果非常嚴重。本報記者追蹤調查發(fā)現(xiàn),湖南一些地方給考生濫發(fā)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
這種現(xiàn)象也不僅僅出現(xiàn)在少數(shù)幾個省份,也不僅僅是體育加分一項。據新華社報道,從2001年開始,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與高考掛鉤,大賽本是為了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搞發(fā)明創(chuàng)新,但為了獲得免試上大學的資格,有的家長花錢請教授指導,有的不惜花10萬元、20萬元買項目,千方百計把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當作跳板。
同樣,某些奧賽的優(yōu)勝者、某些所謂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和華僑生,也都曾有花錢使權造假的情況被曝光。
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加分程序中出現(xiàn)的漏洞,成了某些權錢群體的腐敗通道,從而極大地損害了其他考生的權益和整個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新華社發(fā)表題為《不能讓高考加分成為腐敗通道》的時評稱,“這種明目張膽的公開造假事件說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權錢交易從高考領域中完全驅除,高考公平就難以保證”。
引發(fā)人們對加分制度的反思
腐敗產生的根源,還在于制度設計上出現(xiàn)了問題。由于加分制度設計本身不夠嚴密,由于對權力的制約監(jiān)督形同虛設,由于運作過程的不透明不公開,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被嚴重異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權謀私的工具。
如湖南省一些地方二級運動員證書的發(fā)放,就存在著以下問題:第一,超期限受理,今年為去年5月舉行的運動會成績辦理證書;第二,不按申請程序審批二級運動員;第三,降低辦理條件,使不符合標準者得以位列其中,等等。
“奧賽”也是如此?v覽世界上多數(shù)國家,參加“奧賽”的大都是業(yè)余愛好者,國內外專家公認,只有5%的智力超常孩子適合學奧數(shù)。但是,由于有加分甚至免試保送的機會存在,“中國奧賽走入怪圈”。
給“納稅大戶”和“外來投資大戶”子女入學加分,則被新華社批評為“典型的行政‘亂作為’行為”,因為“特別照顧納稅大戶和外來投資大戶,突出考生的家庭財富背景,在教育上導致了‘有錢就可以加分’、‘有錢就可以優(yōu)先入學’的‘金錢第一’的不良風氣”。這項政策“應該立即糾正”。
越來越多的人質疑,加分政策作為社會公共政策,并沒有通過出臺公共政策所必須經歷的程序,如征求社會民意、舉行聽證會等,而是直接由某些部門根據部門利益出臺政策,這樣做是否合理?
而且,正是由于制度設計上的漏洞,致使保送加分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頻頻出現(xiàn)問題。因此,如何“推進制度改革,科學合理地設計保證制度落實的正當程序,加強操作過程的監(jiān)督和透明,以實現(xiàn)目標公正和程序公平的有機結合”,日益成為關心考試公平的社會大眾的訴求。
保留、清理還是取消
伴隨媒體關于加分事件的報道,有關中高考加分政策的存廢之爭不斷。
一派認為,即使加分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也不能因此而否定高考加分制度。他們認為,高考加分政策是為了彌補高校招生制度的某種缺陷而制定的,F(xiàn)在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全國統(tǒng)一考試,以高考成績作衡量標準。對有特長的學生來說,這種選拔方式并不能反映出學生的特點。這種制度上的缺陷會把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拒之門外。因此不能因噎廢食。
另一派主張,應當徹底取消加分政策。他們認為,高考加分政策的設計初衷,雖是出于軟化過于僵硬的“唯分數(shù)論”,以實現(xiàn)更大程度上的招生公平,“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種制度性的矯正措施,加分之于高考制度只是一種例外性的補充規(guī)定,具有很濃的法外施恩色彩”!叭绻@種例外和補充過多過濫,勢必對高考制度構成沖擊,損害其公平性”。而且,過多過濫的加分政策已嚴重損害了中高考制度的公平和公正。因此,與其存在,不如取消。
介于這兩種觀點之間的第三派則認為,對中考、高考加分進行規(guī)范整頓。他們認為,照顧性加分制度無論從制度設計的宗旨,還是從制度的實際作用看,都是積極的、合理的。但是鼓勵性加分政策則不盡合理,有可能出現(xiàn)問題,應該對這兩者進行區(qū)別對待。他們相信,只要重新審視現(xiàn)行的高考加分制度,通過規(guī)范程序、強化監(jiān)督、公開透明、嚴懲違規(guī)等途徑予以完善,不給造假者以可乘之機,就能為考生帶來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應該說,三派觀點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各有各的考量和道理,但當一項政策因過多的丑聞和爭議而到了出現(xiàn)存廢之爭的境地時,這項政策就的確值得有關部門徹底思考一下了。
可以預計的是,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清理規(guī)范,高考加分還將加出更多的問題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葉鐵橋 吳湘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