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臨床分類處理原則
(一)疑似病例:在通風條件良好的房間單獨隔離。住院病例須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學檢查。
(二)臨床診斷病例:在通風條件良好的房間單獨隔離。住院病例須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學檢查。
(三)確診病例:在通風條件良好的房間進行隔離。住院病例可多人同室。
八、住院原則
根據(jù)患者病情及當?shù)蒯t(yī)療資源狀況,按照重癥優(yōu)先的原則安排住院治療。
(一)優(yōu)先收治重癥與危重病例入院。對危重病例,根據(jù)當?shù)蒯t(yī)療設施條件,及時轉(zhuǎn)入具備防控條件的重癥醫(yī)學科(ICU)治療。
(二)不具備重癥與危重病例救治條件的醫(yī)療機構(gòu),在保證醫(yī)療安全的前提下,要及時將病例轉(zhuǎn)運到具備條件的醫(yī)院;病情不適宜轉(zhuǎn)診時,當?shù)匦l(wèi)生行政部門或者上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要組織專家就地進行積極救治。
(三)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較易成為重癥病例,宜安排住院診治。如實施居家隔離治療,應密切監(jiān)測病情,一旦出現(xiàn)病情惡化須及時安排住院診治。
(四)輕癥病例可安排居家隔離觀察與治療。
九、治療
(一)一般治療。
休息,多飲水,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高熱病例可給予退熱治療。
(二)抗病毒治療。
研究顯示,此種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對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oseltamivir)、扎那米韋(zanamivir)敏感,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耐藥。
對于臨床癥狀較輕且無合并癥、病情趨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無需積極應用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
對于發(fā)病時即病情嚴重、發(fā)病后病情呈動態(tài)惡化的病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應及時給予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進行抗病毒治療。開始給藥時間應盡可能在發(fā)病48小時以內(nèi)(以36小時內(nèi)為最佳)。對于較易成為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檢測結(jié)果,即可開始抗病毒治療。孕婦在出現(xiàn)流感樣癥狀之后,宜盡早給予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治療。
奧司他韋:成人用量為75mg b.i.d.,療程為5天。對于危重或重癥病例,奧司他韋劑量可酌情加至150mg b.i.d.。對于病情遷延病例,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1歲及以上年齡的兒童患者應根據(jù)體重給藥:體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體重15-23kg者,予45mg b.i.d.;體重23-40kg者,予60mg b.i.d.;體重大于40kg者,予75mg b.i.d.。對于吞咽膠囊有困難的兒童,可選用奧司他韋混懸液。
扎那米韋:用于成人及7歲以上兒童。成人用量為10mg吸入 b.i.d.,療程為5天。7歲及以上兒童用法同成人。
(三)其他治療。
1.如出現(xiàn)低氧血癥或呼吸衰竭,應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包括氧療或機械通氣等。
2.合并休克時給予相應抗休克治療。
3.出現(xiàn)其他臟器功能損害時,給予相應支持治療。
4.合并細菌和/或真菌感染時,給予相應抗菌和/或抗真菌藥物治療。
5. 對于重癥和危重病例,也可以考慮使用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或疫苗接種者免疫血漿進行治療。
對發(fā)病1周內(nèi)的重癥和危重病例,在保證醫(yī)療安全的前提下,宜早期使用。推薦用法:一般成人100-200ml,兒童50ml(或者根據(jù)血漿特異性抗體滴度調(diào)整用量),靜脈輸入。必要時可重復使用。使用過程中,注意過敏反應。
(四)中醫(yī)辨證治療。
輕癥辨證治療方案
1.風熱犯衛(wèi)
主癥:發(fā)病初期,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舌脈:舌質(zhì)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shù)。
治法:疏風清熱
基本方藥:銀花15g 連翹15g 桑葉10g 杭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葉6g 蘆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苔厚膩加廣藿香、佩蘭;
咳嗽重加杏仁、枇杷葉;
腹瀉加川黃連、廣木香;
咽痛重加錦燈籠。
常用中成藥:疏風清熱類中成藥如疏風解毒膠囊、香菊膠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雙黃連類口服制劑;藿香正氣、葛根芩連類制劑等。
2.熱毒襲肺
主癥:高熱,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
舌脈:舌質(zhì)紅,苔黃或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藥:炙麻黃3g 杏仁10g 生甘草1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貝母10g 桔梗15g 黃芩15g 柴胡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
持續(xù)高熱加青蒿、丹皮。
常用中成藥:清肺解毒類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銀黃類制劑、蓮花清熱類制劑等。
重癥與危重癥辨證治療方案
1.熱毒壅肺
主癥:高熱,咳嗽咯痰、痰黃,喘促氣短;或心悸,躁擾不安,口唇紫暗。
舌脈:舌質(zhì)紅,苔黃膩或灰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瀉肺,解毒散瘀
基本方藥:炙麻黃5g 生石膏(先煎)30g 杏仁10g 知母10g
魚腥草15g 葶藶子10g 金蕎麥10g 黃芩10g
浙貝母10g 生大黃10g 丹皮10g 青蒿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持續(xù)高熱,神昏譫語加安宮牛黃丸;
抽搐加羚羊角、僵蠶、廣地龍等;
腹脹便結(jié)加枳實、元明粉。
常用中成藥:喜炎平、痰熱清、清開靈注射液。
2.氣營兩燔
主癥:高熱,口渴,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咳嗽或咯血,胸悶憋氣氣短。
舌脈: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細數(shù)。
治法:清氣涼營
基本方藥: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銀花15g
丹參12g 連翹15g 麥冬10g 竹葉6g
瓜蔞30g 生石膏(先煎)30g 梔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
高熱肢體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藥:安宮牛黃丸、血必凈、醒腦靜注射液等。
注:以上藥物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劑量供參考,兒童劑量酌減;有并發(fā)癥、慢性基礎病史的患者,隨證施治。若見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在應用西醫(yī)治療的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隨證施治。
十、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3天,其他流感樣癥狀基本消失,臨床情況穩(wěn)定,可以出院。
2.因基礎疾病或合并癥較重,需較長時間住院治療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轉(zhuǎn)為陰性后,可從隔離病房轉(zhuǎn)至相應病房做進一步治療。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