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老师免费AV在线播放,欧美精品videosse少妇,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SV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IT新聞
    山寨機市場購銷兩旺 產品低價時尚是最大賣點
2009年04月17日 16:13 來源:南方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市場價4000多元的高端品牌手機,被山寨后,僅售500元;售價5000元以上的47吋品牌液晶電視,山寨后售價2600元……

  一段時間以來,造型各異、功能齊全的山寨產品風靡一些城市。這些拼裝或仿制的電子產品,以手機為主,價格相當低廉,以致形成了專門經營山寨手機的市場。

  山寨產品在東莞的處境如何呢?

  記者走訪電子產品市場發(fā)現,山寨手機、山寨液晶電視為數不少。由于價格低廉、外觀時尚,在消費者中的支持率并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山寨筆記本卻因暫時缺乏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尚未成為商家經營的重點。

  業(yè)內人士指出,從目前情況看,價格陷阱和售后服務是山寨產品的最大硬傷。

  市民被山寨機忽悠

  “朋友告訴我這是港行機,哪知道卻是個山寨機,被騙了!苯,市民張先生向記者訴苦道。

  半個月前,經朋友介紹,張先生認識了這位賣手機給他的朋友。當時此人稱,前段時間從香港帶回兩臺港版的“N96”(即水貨機)。如果張先生想要的話,就1600元賣給他一個。當做是幫朋友帶而已,“不賺錢”。

  張先生以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因為N96在東莞的市場價是4000多元。他當場就買下了。

  前幾天,張先生去找一個做手機生意的朋友。這位手機商告訴他,該手機不是“港行機”,而是山寨機,即“高仿機”。其外觀和品牌機一模一樣,但軟件和機芯都是國產雜牌拼湊起來的,“在市場上用不到500元就可以買到”。

  聽了朋友一番解釋,張先生苦不堪言。不過,除了價格上“吃虧”以外,該山寨機仍不失為一款能用的產品。張先生說:“幸虧除了一些功能不如品牌機強大外,還沒出過什么質量問題。要不然真是虧大了。”

  山寨機市場購銷兩旺

  像張先生這種分辨不出“港行機”和山寨機的消費者大有人在,但把山寨機當成是“港行機”來出售的商家卻并不多見。山寨產品似乎已經是一種正軌生意,賣得堂堂正正,買得心平氣和,沒有必要冒用其他產品的名義。

  記者暗訪發(fā)現,山寨手機、山寨液晶電視等產品,目前在東莞的不少市場已低調熱賣,商家通常會明確告訴購買者:這就是山寨機。

  在東城中心和宏遠舊貨市場等一些山寨機較集中的市場里,山寨機購銷兩旺。

  低價時尚是最大賣點

  山寨產品是小作坊或個人組裝、模仿知名品牌的產品。一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山寨手機的銷售量,已由2007年的4500部上升到去年的5300萬部。如今,東莞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山寨產品的消費者或銷售商。

  市民李小姐是山寨機用戶。她說:“價格這么便宜,外觀又時尚,功能也不差,哪怕用來玩玩也不錯。”她自己原本有一個行貨品牌智能機,用了一年多。看到這個山寨機后,還是忍不住買來嘗鮮。至今用了半年左右,沒出現什么問題。

  長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說,目前購買山寨手機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幾個朋友都同時經營品牌機和山寨機,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要來銷售。

  該業(yè)內人士認為,價格低廉、功能強大,是山寨機流行的主因。從質量上來說,仿造得比較好的山寨機,與非山寨機相比,只有芯片不一樣,山寨機用的是國產機芯。使用時,程序和正品機有些許差異,但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雖然便宜,仍有價格陷阱

  價格陷阱和售后服務是山寨產品最大硬傷

  市民吳女士最近發(fā)現,她的山寨“三星”手機存在收費陷阱,會自動訂制收費服務。她發(fā)現這幾個月話費莫名其妙多了一些,打電話一查,才知道,是訂制收費服務的原因。但吳女士并沒有定制過任何收費服務。

  這款“三星”手機仿真度很高,不論是手機外觀還是手機界面都幾可亂真。該款手機還有一些額外功能,如顯示電話號碼歸屬地、通話錄音、甩動手機即可更換主頁面圖片等。

  吳女士說,該款手機行貨起碼要3000元錢,山寨機卻只要500元。“買的時候覺得反正也不貴,買來玩玩看!

  誰知道山寨機居然存在陷阱,里面自帶的游戲,沒有任何收費提示,但只要一不小心按到這些東西,就會收到莫名其妙的定制業(yè)務的短信,防不勝防。

  記者調查發(fā)現,不少山寨機都存在收費陷阱。什么“我的小電影”、“每日英語”等,名目繁多,一不留神按到了,就會定制或是上網,就要收費。

  據東莞市移動電話協會秘書長李智介紹,除了收費陷阱外,由于山寨手機沒有通過權威部門的正規(guī)檢測,有些產品肯定存在輻射過大的情況。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這一類產品時,應該慎重選擇。

【編輯:劉霏
    ----- IT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