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无码久久精品,东京热之中文字幕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IT新聞
    今年空調價格到底上行還是下滑?
2010年03月05日 09:43 來源:南方都市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國美發(fā)布空調市場消費趨勢報告,稱降價是必然,高能效空調普及,淡季銷售不淡

  國美3月3日發(fā)布《2010年空調市場消費趨勢報告》,稱空調市場迎來更新?lián)Q代銷售高峰,今年空調普降10%,與此前蘇寧預測的整機價預漲10%剛好相反。

  國美預計,2010年國美將銷售空調180億元,比2009年增65.5%。而高能效空調和變頻空調將成為市場主流,進入普及時代,降幅更將達20%以上。

  空調預需求量3500萬臺

  1990-2004年是第一輪家電消費高峰期,而耐用家電產品有8-10年的使用年限。國美表示,新一輪家電的更新高峰已經到來,在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購買家電的數量中,更新?lián)Q代已經占到了近40%的比例。更新?lián)Q代數量相當可觀,市場空間巨大,國美預計2010年國內空調產品需求量接近3500萬臺。

  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回暖增長以及國家出臺的“以舊換新”政策對2010年空調消費起到較大拉升作用。

  2009年,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2.1%。房地產新房裝修在2010年將至少帶來856萬臺空調需求。

  另據商務部統(tǒng)計,截至2010年1月14日,9個“以舊換新”政策試點省市五大類新家電銷售額達176.7億元。據國美的報告顯示,2009年空調以舊換新銷售占空調總銷售額的11.2%。隨著政策的推廣,2010年空調以舊換新銷售將期待更大的增幅。

  高能效、變頻空調降價兩成

  2009年6月1日,國家啟動了“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對高能效節(jié)能空調消費進行補貼。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國共推廣一、二級高能效節(jié)能空調420萬臺,是2008年全年銷售量的3倍,高能效節(jié)能空調市場占有率從推廣前的大約5%上升到50%以上。

  目前共有27家4290款產品入圍第三批“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jié)能空調推廣。這意味著2010年一、二級高能效空調將大批量規(guī);a,隨之而來的必是生產成本的下降。

  國家以舊換新、家電下鄉(xiāng)、節(jié)能惠民工程的推廣,制造商規(guī);a導致成本下降,再加上國美2010年與上游廠家供應鏈效率提升,國美預測2010年空調普降10%,銷售空調180億元,較2009年提升65.5%;而高效變頻空調價格降幅將達到20%以上。

  今年或成變頻空調普及元年

  “隨著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變頻空調正式進入平價時代,”國美集團副總裁李俊濤介紹,“2009年,國美系統(tǒng)變頻空調占比由16.7%上升至29%,呈現高增長態(tài)勢,如果說2009年是變頻空調的過渡期,那么2010年將成為變頻空調真正意義上的普及元年!

  城市家電更新?lián)Q代高峰來臨,與此同時迎來高能效、變頻空調價格將普遍下降,加上節(jié)能環(huán)保意識加深,意味著將有更多消費者選擇購買變頻空調。

  高能效空調進駐日常生活,使空調不再光是“冷氣機”作用。溫度調節(jié)、潔凈空氣、濕度調節(jié)、靜音運行、低碳節(jié)能等功能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3月已不是空調的銷售淡季。國美指出,從2009年銷售狀況看,空調銷售呈現淡季不淡的常態(tài)銷售格局。

  109億購高能效產品“參戰(zhàn)”

  國美本周與眾空調供應商簽訂采購協(xié)議,包括海爾、美的、格力、大金、松下等空調巨頭。采購協(xié)議數額高達109億元。其中,海爾、美的、格力、伊萊克斯四個品牌的訂單合計達55億元,占總體采購金額的50%以上。

  “國美此次采購是根據市場消費導向,加大對高能效產品的采購和備貨,以一級能效、無氟變頻新品為主打經營商品,以滿足市場的高需求!眹兰瘓F副總裁李俊濤介紹道。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3月3日聯(lián)合發(fā)布了新的《房間空氣調節(jié)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這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將于6月起實施,明確將原2級能效提升為空調的新準入門檻。受新標準的影響,銷售商之間的空調大戰(zhàn)將轉變往年力銷低能耗、低價空調的局面,以2級以上能效空調為主陣地。

  繼蘇寧規(guī)模采購各大品牌空調800萬臺后,國美拋109億力購高能效產品。3月剛到,市場上已經聞到空調之戰(zhàn)的火藥味了。

    ----- IT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