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9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8日刊登評論,大馬將全盤承認中國4所大學的學位,及正副首相再次為華校地位背書的說話,表明馬來西亞正副首相已接受華校存在事實。文章說,對眾多華人而言,學習中文除了“經濟效益”,及能夠從中更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外,絲毫不會改變大馬華人以馬來西亞作為國家的態(tài)度和立場。
文章摘錄如下: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表示大馬各源流學校是先輩傳下來的,包括華文小學,因此我們必須接受不同社群的選擇,否則將引起社會動蕩不安。而要“奪走華文學校,是不切實際的”。納吉的說話十分明白,只要能夠貫徹愛國精神,學生來自不同源流學校并不是一個問題。副首相兼教育部長慕尤丁也表示,在現(xiàn)有教育體系下,政府并不會阻止人民選擇接受各自的母語教育。
巧的是,就在前一天,翁詩杰亦披露政府已經決定全盤承認中國4所大學,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位。雖然仍未有確實日期,但這對于大馬眾多學子而言,無疑是一項好消息。
隨著先進通訊科技的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刻意或蓄意排斥某種文學或語文,于今天講求雙贏及經濟發(fā)展的時代,絕對是不合時宜之舉。就以中國這4所尖端大學的學位而言,其程度和受國際其他國家承認早已是一個事實。倘若大馬是基于學術水平之外的任何原因,而不承認這4所大學的文憑和學位,那只會是大馬的損失,卻不會對對方構成任何傷害的。
同樣的,大馬多語文的教育系統(tǒng),其實已經為大馬栽培了眾多通曉多語的人才;而這恰恰也正是大馬在吸引外資上獨有的優(yōu)勢。環(huán)顧周邊國家,我們實在找不到如此普遍通曉馬來語、英語及華語,甚至淡米爾語的國民。外資在大馬進行投資,面對最少的語言阻礙,除了方便于與對方進行溝通,更能夠讓自己的意愿和技術,在不需要句句都要翻譯的情況下,得到更為精確的傳授。
今以中文為例,面對中國經濟騰飛已成亞洲經濟龍頭之勢,通曉中文絕對一種商業(yè)資本。就像獨立前,很多人為了和英商溝通而去學習英語般,以及十多年前的學日語潮流般,都是以商業(yè)為出發(fā)點的動作。
大馬將全盤承認中國4所大學的學位,及正副首相再次為華校地位背書的說話,對大馬華文教育前景固然有著巨大的鼓舞作用,使我們無需再去為關閉華校之類的課題煩心。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情況如何,對眾多華人而言,學習中文除了“經濟效益”,及能夠從中更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外,絲毫不會改變大馬華人以馬來西亞作為國家的態(tài)度的。這點可以通曉中文的友族越來越多的事實中得到了證明,語文更多時候其功能與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與他人進行溝通。
常言道“生于廝、長于廝、死于廝”,即便祖先是來自其他國家,但大馬各種族都是以大馬為家,卻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
因此,正副首相接受華校存在事實,已對國家經濟產生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領袖的胸懷越寬闊,就會培育出越多國家精英,反之則只會培養(yǎng)出素質低落的人民,這于國家而言是百害無一利之事。(何凡)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