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3日電 德國《歐洲經濟時尚導報》記者日前在日內瓦專訪了即將卸任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赴紐約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沙祖康。這篇專訪全文如下:
在日內瓦,中國的“沙將軍”那是大名鼎鼎、聲蠻國際。坦率直白,辭令尖銳、大膽敢言,一改人們通常對外交官的固有印象,儼然一位馳騁疆場的威風將軍。這“沙將軍”的名號一經出口,即刻為中外人士認可,津津樂道。
欣賞沙祖康,并不是基于他的名氣。這些年在中國與世界的多邊事務中,其所充當的舉足輕重的角色,一直讓我有走近他的沖動。就在他即將卸任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赴紐約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要職的前夕,記者飛赴日內瓦、在大使官邸采訪了他。
中國大使,聯合國副秘書長,這兩個職位更喜歡哪一個?臨近退休的年齡,受命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是個歸宿,還是新的起點?……等等,面對記者的提問,沙祖康鏗鏘有力、行云流水、妙語連珠。
“尖銳的問題,沒關系!不尖銳的問題就沒有必要談。說不說是我的事,但作為記者就要什么問題都能擺出來。你隨便問,我隨便講,咱們說到哪兒就算哪兒!”沙祖康大使在回答提問之前,先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導報》:37年的外交生涯,您主要經歷了哪些工作階段?
沙祖康:我的外交工作經歷,一共37年,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第一部分為“雙邊外交”,第二部分為“多邊外交”。從1970年大學畢業(yè)進入外交部,直到1985年,這15年從事雙邊外交。1971年被派到英國學習和工作,我是文革間第一批被派到國外學習的外交官;73年回到中國,先后被派到斯里蘭卡、印度工作。85年后回到了外交部國際司,開始從事多邊外交,工作重點是國際間的軍控、裁軍問題;88年被派到紐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主管“政治、軍控、裁軍”的聯大第一委員會工作,1992年回到國內,被任命為國際司副司長,95年初赴日內瓦任中國裁軍大使;97回到外交部,創(chuàng)建了“軍備控制與裁軍司”,任第一任司長;2001年,來日內瓦擔任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大使。
外交工作做了這么多年,基本上什么都干過,辦公室、領事、僑務、文化、宣傳、新聞、調研、貿易等等;多邊工作中主要是裁軍、軍備,最近幾年主要是經濟、社會問題,參與制定多邊國際規(guī)則。
《導報》:即便您坐到今天的位置,一些人士對您的工作風格仍有異議,“另類”、“不守規(guī)矩”這樣的字眼也能聽到。在您的概念中,什么才是一個外交官應當謹守的規(guī)矩?
沙祖康:我覺得作外交官沒啥“規(guī)矩”,也不應該有啥“規(guī)矩”。我個人的風格和大家確實不一樣。一般來講,中國外交官給人的感覺是:面帶笑容、溫文爾雅、見人只說三分話、嗓門都是不高(“沙將軍”大笑)、有意見也不說、受委屈也要擺出一幅笑容……給人總體的感覺“Mysterious”。37年中我聽到很多反應,認為和中國外交官交流是很困難的、深不可測、揣摩不透,非常神秘,一句話到底什么意思,別人回去想半天也不明白。如果說這是中國傳統(tǒng)外交風格的話,我覺得這個風格應該改一改。
外交官的任務是什么?我理解主要是“溝通”。宣傳自己、了解對方、增進理解。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才談上哪些是必須堅持的、哪些是可以妥協(xié)的、哪些是可以商量的。當然,個人的風格可以因人而異,但還要遵守外交原則、紀律,還要考慮對方的風格特點。對于一個熱情的對手,我當然不會冷淡;而對一個蠻橫的角色,我就會強硬到底。風格是可以隨時變幻的,我也不是在任何時刻都那么劍拔弩張、直來直去的。今天我和你談,我就可以很坦率,我喜歡你們這個報紙,覺得辦得不錯,所以我可以和你直抒胸臆地探討問題;而面對一個不了解、甚至還有敵意的媒體,那我絕對會另外一種態(tài)度。
外交官也一樣,不能把什么東西都模式化、公式化、固定化。我跟別人不太一樣,不管什么風格,溫和也好、坦率也罷,堅決執(zhí)行國家政策、維護國家利益,這個問題是不能動搖的。
《導報》:“不辱使命”是同胞對您的肯定。30多年來沒有失利過嗎?或者,有感覺不如意的地方嗎?
沙祖康:我即將結束為國家直接服務的外交生涯,按規(guī)矩也要寫寫“述職報告”。我可以更坦率地講,在我為國家服務的這個階段,我沒有犯過什么政治性錯誤,較好地執(zhí)行了國家政策,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國家交辦的任務。
《導報》:從一個普通的外交人員,到今天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在別人看來是“平步青云”。您憑的是什么?
沙祖康:什么是“平步青云”?有必要界定一下。第一我不算“平步”,第二也沒有“青云”。37年中也是一路坎坎坷坷、并不順當。我的性格脾氣,就決定了我并不可能太順當,碰到什么事情,都喜歡發(fā)表個看法,而且從來不刻意迎合別人的觀點。所以可以想象,我這樣的人如果能夠“平步青云”那可算是奇跡了!(沙大使自我解嘲地笑)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