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李外長的辦公室這樣樸素,更沒想到李外長這樣平易近人!”10月21日那次大學生專場帶給參觀者最大的驚喜是,外交部部長辦公室也對他們敞開了大門!巴饨徊颗c老百姓之間的距離正越拉越近。”曾參加過往期外交部開放活動的網友“金戈鐵馬”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不僅如此,2006年11月22日,外交部還迎來了一群日本高中生,戴秉國副部長接見了他們,并以福娃手機鏈相贈。據介紹,這是外交部首次對外國中學生開放,活動是中日高中生互訪交流計劃的一部分。
服務充滿溫情
“赴利比亞經商務工需謹慎”、“警惕網絡涉外婚姻陷阱”、“阿富汗恐怖事件頻發(fā),建議中國公民謹慎前往”。如果不是特別提醒,大概很少有人會想到,這些標題是外交部官方網站首頁的內容,而對于經常往來于世界各地的人們而言,定期到外交部網站上查看相關提醒信息,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
打開外交部的官方網站,在首頁的 “領事服務”一欄里,每隔一兩天就會發(fā)布一條提醒中國人注意海外安全的公告,提醒內容涉及經商、涉外婚姻、恐怖事件等各個領域。
“這種服務不僅及時,而且實用。”點滴之間,中國外交對普通公民服務之貼心已不言而喻。
【策】外交“加速度”還需民眾“助推力”
完善相關法規(guī),增強外交透明度,不僅可以推動領事保護工作,對進一步搞好外交也不無裨益
隨著全球化浪潮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一方面,隨著出國者越來越多,中國外交領事保護的任務空前加重。據公開資料顯示,僅去年,中國駐外使領館就處理各類領事案件近3萬起。如何妥善解決這些事件,為使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去,中國外交也面臨更多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中國外交的新戰(zhàn)略、新思維、新提法需要獲得民眾的認可和呼應,中國外交“加速度”背后需要民眾的支持和助力。
對于這一問題,南開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龐中英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查道炯教授向《國際先驅導報》發(fā)表了他們的看法。
外交也要立法
《國際先驅導報》:從保護中國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的角度而言,中國外交應該如何建立屬于自己的應變機制?
龐中英:國家應該有相應的外交立法。中國是個法制國家,法律很健全,但是外交上的法律規(guī)范卻很少,要做到有法可依,國家就需加強對外交立法的管理,建立一個新機制,以應付各種危機。
比如最近在美國有個例子:一所大學的學生長期以來都是以白種人、美國人為主,但是最近幾年突然進來了好多中國人,但這個學校有種族歧視傳統(tǒng),一些中國學生受到了很多不公正待遇,中國所在的領事館就應該幫他們去交涉,幫他們去維護利益,因為這些學生是交了學費的。
至于如何立法,可以考慮在海外設一些專門的常設機構,不光是外交部、公安部等部門,教育部門也應該有所作為。
查道炯:首先,隨著更多的公民通過各種途徑走出門,領事保護正在走向制度化。
但是,并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應變機制。就像在國內的情形一樣,公民自我保護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效地保護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一個必要途徑是使公民明確領事保護機制的細節(jié),在此基礎上,如何利用這些制度則是公民自己的責任。我認為,如果把所有責任都算在外交機構身上也是不公平的。
對內應更透明
《國際先驅導報》:外交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對外保護海外公民的利益是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內容?
龐中英:還可以通過“公共外交”向公民解釋外交的政策和意義,獲取民眾支持,F在很多西方國家都搞“公共外交”,一般我們理解的公共外交是制對外爭取別的國家、民間的非政府組織和大公司的支持,以此樹立國家的良好形象;其實公共外交還包含爭取國內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