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過一側耳鳴、耳內嗡嗡聲嗎?您有過一側耳朵聽覺不靈敏嗎?您有過頭暈、行走不穩(wěn)嗎?這些癥狀可能很多人都患過、經歷過,卻往往被人們忽視。需要警惕的是,這些癥狀也可能是一種耳科疾病——聽神經瘤的臨床表現。
聽神經瘤系原發(fā)于聽神經鞘膜上的良性腫瘤,生長一般比較緩慢,早期僅局限于內聽道內,腫瘤逐漸生長可將內聽道擠壓擴大并突入橋小腦角。當腫瘤在2厘米以內時通常僅有耳科學癥狀,如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當腫瘤生長超過2厘米時,腫瘤開始推壓腦干、小腦及其他顱神經,患者逐漸出現耳神經學癥狀,但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代償,神經學癥狀常常很輕微,并不易引起注意,此時多數患者仍以耳科學癥狀為主。腫瘤生長超過3厘米后,腦干、小腦明顯受壓變形,患者出現明顯的頭痛、嘔吐、走路不穩(wěn)、面部麻木等神經學癥狀,腦疝可隨時發(fā)生,導致病人死亡。
聽神經瘤的早期診斷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效果,目前對診斷聽神經瘤最敏感的手段為聽覺腦干誘發(fā)電位及磁共振檢查。
聽神經瘤的處理有手術、觀察及放射治療三種方法。對一部分有條件接受定期磁共振檢查的微小聽神經瘤患者,可以觀察半年至數年,若腫瘤生長,則立即進行手術治療。放射治療(伽馬刀或X刀)僅適用于年老體弱且腫瘤在2厘米以下的患者。手術切除仍為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首選治療方法。
聽神經瘤位于顱底中心位置,周圍重要神經血管結構眾多,手術解剖復雜,傳統(tǒng)手術死亡率、致殘率均較高。隨著手術設備和現代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手術目的已從挽救生命轉變到追求功能保存,手術要在全切腫瘤的前提下達到微創(chuàng)的目的,尤其是面神經功能的保存對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有重要影響。對一部分有實用聽力的患者應追求聽力保存。由耳神經外科醫(yī)師倡導的各種顳骨手術入路即以此為目的,其優(yōu)勢為手術通過顳骨直接暴露腫瘤,不需牽拉小腦及腦干,術中常規(guī)采用面神經功能監(jiān)護和聽覺監(jiān)護。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以吳皓教授領銜的手術組對聽神經瘤手術中面聽神經功能下降的機制以及預防措施進行深入研究,采用先進的術中面聽神經監(jiān)護方法,使得聽神經瘤術后的神經功能保存效果得到顯著提高,該項成果也于今年通過專家鑒定并獲得上海市醫(yī)學科技進步獎,被認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摘自法國《歐洲時報》;施敏)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