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8日電 香港《大公報》8日刊文說,東盟“10+1”自由貿易區(qū)于元旦正式啟動,東亞地區(qū)互惠互利發(fā)展走上快車道,中國大陸也將大大受益。最感到酸溜溜的是日、韓及臺灣地區(qū),日韓想方設法要擠入這個自貿區(qū),至于臺灣地區(qū),如果不能納入這個自貿區(qū),勢必被邊緣化。
文章摘編如下:
東盟“10+1”自由貿易區(qū)于元旦正式啟動,東亞地區(qū)的互惠互利發(fā)展走上了快車道,中國亦將大大受益。
東盟十國加上中國,人口十九億,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日前對華貿易總額為二千三百億美元,僅次于中國對歐盟及美國,居于第三位,相信不必幾年就居于首位。因而,東盟“10+1”自貿區(qū),必將超越歐盟、北美兩大自貿區(qū),而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qū)。
自由貿易是當今世界最時髦的經濟術語,它是促進經濟互利互惠、高速發(fā)展的靈丹妙藥,在互通有無,平等交易的原則下,大家都得到好處。
譬如,東南亞國家盛產大米、熱帶水果(椰子、香蕉、榴蓮等)、香料等熱帶經濟作物,過去若要賣給中國,要交9.8%左右的關稅。售價昂貴,銷量自然欠佳。東南亞水果在內地成為“貴族水果”,與當?shù)亓畠r的土產水果相比,自然失去競爭力。
可是,自貿區(qū)啟動后,從元旦起,東南亞各國價廉物美的大米、水果等優(yōu)勢產品,就可以大量搶占十三億人口大國的市場,所得利潤相當可觀。
外貿收益可觀
自貿區(qū)啟動后,中國內地質量較低的大米、水果等,勢必受到沖擊,如不改進,將退讓出市場。對于生產同類產品的農民,政府要幫他們改良或抗衡,這也造成新的困難。
然而反過來看,內地的汽車、電子、成衣、紡織品、機械制品等輕工、重工產品,可以在稅務優(yōu)惠之下,搶占東南亞市場,把歐美日韓產品擠出去。這樣一來,中國的外貿收益更加可觀。
自由貿易雖然互惠雙贏,但是,產品的附加值越高,得利自然越高。中國的工業(yè)產品比東南亞的農副產品價值高,因此,得益也較大。東南亞國家也有不少利益,因此也不排斥抗拒。
最感到酸溜溜的是日、韓及臺灣地區(qū),因為從整體來看,此三地的工業(yè)、電子及科技產品的檔次,比內地稍高,假如它們也進入這個自貿區(qū),必然與內地的同類產品發(fā)生競爭。所以,日韓一直要求將東盟“10+1”,擴大到東盟“10+3”,想方設法要擠入這個自貿區(qū)。
至于臺灣,如果不能納入這個自貿區(qū),勢必被邊緣化。譬如說,臺灣產汽車售越南,要交高達91%的關稅,等于售價高了一倍;而內地汽車售越南,則可享受零關稅,當然打贏臺灣汽車。臺灣的電子、化工、計算機等產品若要銷東南亞,亦會遇到同樣的高關稅問題。
解決的辦法之一是,把工廠搬到大陸,制品便成為大陸制造,可享受免稅優(yōu)惠。辦法之二是簽訂ECFA(兩岸經貿框架協(xié)議),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或同一關稅區(qū)。但是,“臺獨”勢力強烈反對,臺當局目前難以繞過這個“政治障礙”。對于經濟每況愈下的臺灣,如何逃過被邊緣化這一關,考驗臺灣政治人物的智慧。
前景無可限量
東盟“10+1”自貿區(qū)由經貿入手,未來發(fā)展前景無可限量,中國如何抓緊這個機遇大展拳腳,也考驗北京領導人的智慧。
首先應注意金融方面。貿易的高級形式是由商品貿易提升到金融往來。由于每年多達二千多億美元的貨物進進出出,資金結算十分龐大,過去多數(shù)以美元為結算單位,有專家估計,五年之內人民幣必定橫掃東南亞,取代不斷貶值的美元,成為東亞結算貨幣。目前,中國已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等國家有貨幣交換,隨著貿易額大增,交換額必定要擴大。下一步人民幣便成為東南亞國家的儲備貨幣,一旦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便成為實際上的“亞元”。
目前,東盟貨幣基金一千二百億美元,中國與日本各占32%(384億美元),是東亞最大的金主。由于日本尚未進入自貿區(qū),目前只是出資而已;而中國已經把商品貿易與金融業(yè)務結合起來,搶占了整個東南亞的商貿金融市場。
經濟是一切的基礎,當東盟“10+1”實現(xiàn)經貿一體化之后,中國在東南亞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將會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倪志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