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東省先后已有32個市縣發(fā)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5個市縣發(fā)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肇慶市境內(nèi)的德慶發(fā)布了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信號。(5月10日《拉薩晚報》03版)
5月7日凌晨廣州突如其來的超強暴雨,致中心城區(qū)多處出現(xiàn)嚴重內(nèi)澇險情,損失嚴重。此前氣象部門曾預測廣東省“五一”三天假期主要以雨霧為主,結(jié)果卻是大部分地區(qū)天氣晴好。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溫之平表示,暴雨定時、定點、定量預報是國際性難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準確率為23 ,中國平均只有17 —18 。
既然像美國這樣最發(fā)達的國家,對于暴風雨之類災害天氣的準確預報率也只有23 ,那么,我們平均只有17 —18 的預測準確率也不算低了。所以,面對廣州這場暴雨所帶來的“水淹全城”,該需要反思的是“城市排水系統(tǒng)不通暢”所隱喻的城市應急能力,而不是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
事實上,反過來說,縱然氣象部門準確預報到了暴雨的到來又能如何?南方都市報》一篇見報 的文章里這樣描述這次暴雨中廣州的場景:一場豪雨,堂堂廣州城居然被淹成癱瘓。公交車變成水中舟,樓盤露天停車位和單位地下車庫里的小汽車變身潛水艇!蹦敲,在如此的“下水道堵塞”的城市基礎設施下,有沒有準確的天氣預報,結(jié)果或者并無太大的區(qū)別。
最近幾年來,極端災害性天氣的肆虐越來越頻繁。輕則造成短時期交通癱瘓、停水、停電,影響市民生活;重則帶來重大經(jīng)濟損失,甚至奪人性命。2008年年初,中國南方的雨雪冰凍災害造成多城市停電、交通癱瘓;2009年11月,雨雪天氣又在全國多個城市引發(fā)“氣荒”。所以,盡最大可能地提高城市應急能力,當極端天氣來襲,把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這已經(jīng)是一個不該被城市管理者忽視的重大課題。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非常迅速和迅猛,但與城市空間的迅速擴張相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應急機制建設嚴重滯后,這正是一些城市在突發(fā)事件面前陷入被動的根本原因。然而,盡管暴雨或者暴雪的肆虐現(xiàn)實警示范例比比皆是,但很多地方的城市防災應 急管理卻始終不盡人意,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亦沒有應有的投入。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也來不及,所以暴風驟雨襲來時,城市就亂了套。
在去年入冬以來席卷大半個中國的連續(xù)大雪中,很多城市管理者號召市民站出來掃雪。為什么要求市民掃雪呢?是雪情嚴重,單單指望公共管理的力量已經(jīng)難以完成清雪的任務。在很多西方發(fā)達國家,城市都配備有充足的機械化除雪設備,一臺鏟雪機一個小時可以鏟除500噸冰雪,而返觀我們,同等的冰雪多靠人力來完成,至少需要一千多人忙活上大半天。
天氣預報、地震預報這些是國際難題,但我想,加大投入、提高城市應急能力該不是國際難題吧。解決了后者,再去攻克前者,也為時不晚。(陳一舟)
參與互動(0) | 【編輯:馬學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