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民意訴求千差萬別,怎樣通過正常渠道合理及時地表達?政府的信息和決策通過何種方式才能夠高效便捷地讓百姓知曉?經過深入調研,宣城市委、市政府決定加快網絡互動工程建設,嚴格問責落實“網上無小事”,網絡問政成為群眾工作新模式。
時至今日,河北網民王某仍對安徽宣城市政府“政民互動”服務熱線充滿感激。
2月22日中午,他通過“政民互動”熱線發(fā)帖求救,反映其弟弟和女友被騙至宣城某焦化廠搞傳銷,希望當地及時解救。公安機關轉接此帖后立即行動,4天后一舉搗毀傳銷窩點,成功解救出12名受害者。
“‘網絡政民互動’是新時期我們黨群眾工作的新模式,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新的工作方式!毙鞘形瘯浉叩前裾J為,“政民互動”不僅契合了網絡社會新特點,開辟了聯系群眾的新渠道,成為優(yōu)化政務環(huán)境的新抓手,也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新途徑,為新時期群眾工作賦予了新內涵。
辦理時限5個工作日
市長實名回復帖子35個
去年4月1日,宣城市政府正式開通“政民互動”網上服務熱線,要求上線的60個市直部門對“群眾提出的咨詢類問題24小時以內予以回復,建議和投訴的辦理時限為5個工作日”。
打開“宣城網絡政民互動”頁面,“直通政府”、“傾聽民聲”、“宣城網事”、“本站專題”四大版塊一目了然。有話對市長說,直接留言“市長信箱”;要辦事,足不出戶就能“在線咨詢”;提意見建議,盡管在“百姓關注”里一吐為快。
為確!罢窕印辈蛔哌^場,宣城市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問責機制,“未按規(guī)定答復的,每起扣留0.5效能分;對造成惡劣影響的,公開通報,限期整改;對群眾反映強烈、涉及案件查處的,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查處!笔蓄I導更是以身作則,市委書記高登榜三次專題調研,市長虞愛華實名回復網友帖子35個。
住房問題關系千家萬戶,一年多來,“政民互動”網上服務熱線共收到網民建議、意見和咨詢5000多條,其中有1/3發(fā)給市住建委。市住建委主任郜建平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前一天“政民互動”里涉及本部門的帖子辦理情況,每條都閱批督辦。每周一的委務會,通報“政民互動”辦理情況更是雷打不動的內容之一。
市住建委認為,通過網絡做群眾工作有三大優(yōu)勢,一是信息發(fā)布面廣,所有關心的人都會看到,與一對一解答問題相比事半功倍;二是公開透明的操作,能爭取到社會的廣泛支持;三是能真正明白群眾的意愿,辦實事能辦到群眾的心坎里。
回復辦結率99.5%
及時解釋引導化解矛盾
聽民意,還要解民憂。去年10月,宣城市區(qū)銀橋灣小區(qū)業(yè)主因房屋延遲交付的違約金問題,準備集體上訪。市政府信息辦在網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協(xié)同市工商局在“政民互動”里向業(yè)主解讀有關條款,引導業(yè)主合法維權。見到權威及時的回復,業(yè)主沒有上訪,選擇法律途徑解決,依約拿到了賠償金。市網宣辦負責人王克深有感觸地說:“這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政民互動的力量,時時關注,能全面掌握民情;正面引導,能有效化解矛盾!
在廣受市民關注的宛溪河整治工程動遷之初,部分拆遷戶集體上訪,工程難以開展。2009年10月下旬,住建委通過“政民互動”平臺集中發(fā)布拆遷政策、補償辦法,并與被拆遷戶進行網絡實時在線專題交流。政民之間溝通渠道暢通了,宛溪河整治拆遷在宣城創(chuàng)造了多項歷史之最:動遷時間最短,簽約拆遷協(xié)議最多,群眾最支持!
市城管執(zhí)法局局長周和睦坦言:“群眾上網反映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我們客觀存在的工作不到位之處,對我們是監(jiān)督,更是促進!
“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群眾上網反映的問題,宣城市各部門都認真回復辦理,回復辦結率達99.5%。
“政民互動”平臺延伸
網絡、手機、電話一個都不能少
為進一步提高網絡政民互動水平,提高網上輿情引導能力,宣城黨委、政府圍繞不同階段的重點工作,針對監(jiān)測到的主要是民間論壇和新聞網站網民反映比較集中的熱點問題,提前三天公告,開展不定期“政民互動”在線交流活動,每期一個半小時。
去年以來,“政民互動”網上服務熱線先后組織市教體局、衛(wèi)生局、住建委、文廣新局分別就高考、夏季傳染病、宛溪河一期改造工程、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工作等問題舉辦了4期實時在線交流活動,網民熱情參與,有力推動了工作的開展。
為創(chuàng)新“政民互動”工作機制,“視頻在線訪談”先后圍繞“道德的力量、調查小區(qū)停車難、宛溪河何時清”等問題舉辦29期訪談節(jié)目。今年2月,宣城又出臺了《關于建立網絡新聞發(fā)言人制度的意見》,由相關單位負責同志擔任的41名首批網絡新聞發(fā)言人亮相,第一時間發(fā)布信息,與網民在線交流。
目前,宣城正積極研究和探索手機短信、電話語音內容轉換到“政民互動”網絡平臺的途徑,讓群眾更加便捷反映訴求,讓“政民互動”向農村延伸,向所有的社會群體延伸。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