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兩院院士新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報紙上隨之便有以下統(tǒng)計數據披露:中國科學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蜓芯繖C構的現(xiàn)任官員;中國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過85%是現(xiàn)任官員;工程院60歲以下新當選的院士中,均有校長、院長、副院長、董事長等職務。
在學術行政化的侵蝕無所不在的當前,出現(xiàn)這樣的怪現(xiàn)狀,相信很多人盡管都會唏噓不已,但并不感到特別驚詫:受官本位文化思維的浸淫和影響,既然權力可以通吃,手握權力者覬覦被視為“功成名就”至高榮譽的院士頭銜,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學術行政化的徹底狂歡,只能證明學術倫理和學術底線的徹底沉淪。長此以往,學術進步和科技創(chuàng)新何以為繼?
如此憂慮絕非杞人憂天。因為在現(xiàn)有體制下,學術榮譽和頭銜的獲得,往往和優(yōu)質高效的科研經費、科研環(huán)境獲取息息相關。摻雜水分、名不副實的官員們擠壓和掠奪本應屬于那些真正學者們的有限資源,損壞純正的學術環(huán)境不說,還將造成這些寶貴資源的浪費。
另一方面,在權力通吃的情況下,“仕而優(yōu)則學”必然伴隨著“學而優(yōu)則仕”。在官本位思維的驅動下,為了追求更高的行政級別,獲得一些聲名的學者們,往往都會在高校領導職務上“有所謀”。不言自明的是,這些擔負高校行政職務的官員們,勢必會將本應進行學術研究的時間和精力,耗散在冗繁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在行政崗位上,他們是否具備相應的管理才能、學者思維是否適應行政管理尚且不論,檢視現(xiàn)實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一朝為官”的學者們,有幾位能在獲取虛幻頭銜之外,在學術上有更深的探索和更多的建樹?
誠如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所言,沒有規(guī)定說官員就不能當選院士,“只要他在相關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達到了院士評選的標準,就可以當院士。”但前提是,這些官員們必須有真才實學。如果權力通吃衍變?yōu)閷W術成果“通吃”,所謂的院士評選標準和遴選過程,只能是形同虛設。而后者,正是我們憂慮所在。
所以,在諸如院士評選、名師評選中,除應明文規(guī)定高;蜓芯繖C構的高級別的現(xiàn)任官員(比如校長、副校長,院長、副院長,董事長)不得參與外,要想遏制學術行政化對學術倫理和底線的徹底顛覆,其他制度構建應同步加快進行。比如,大學校長應該盡快實現(xiàn)職業(yè)化,嚴厲的學術不端零容忍制度應盡快落地施行,如此等等。李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