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賦予了賠償義務機關有不服法院賠償委員會賠償決定的“申訴權”,這意味著賠償義務機關手中擁有了可以對抗賠償決定的法定權力,不利于賠償請求人及時獲得刑事賠償。
10月2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第三次審議了“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草案,這次草案稿相比前幾稿,刑事賠償制度有一個比較突出的變化,就是賦予了賠償義務機關有不服法院賠償委員會賠償決定的“申訴權”,賠償義務機關認為賠償委員會的決定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申訴。
作出這樣修改的立法目的也比較明顯,就是要徹底顛覆賠償義務機關高高在上的地位,希望將其拉下馬,使其地位與賠償請求人相當,成為賠償案件的當事人,從而加強對賠償請求人在刑事賠償案件中地位的保護,因此,許多人認為這是本次修改稿的一個進步。
筆者認為,上述認識有些理想化,也脫離實際。事實上,這種修改恰恰弱化了對賠償請求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實際上成為賠償請求人獲得刑事賠償?shù)囊淮笳系K,不利于賠償請求人及時獲得刑事賠償。
從根本上講,在刑事賠償案件中,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是不可能實現(xiàn)地位實質(zhì)平等的,至多也只能是形式意義上的平等,因為賠償義務機關是國家公權力的代表,而且在資源、信息等方面的占有上,賠償請求人也不能望其項背。而賦予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權,希望將其地位降低為與賠償請求人相同,以求達到兩者地位平等,恐怕是一廂情愿,是將賠償請求人置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因為,賦予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權,意味著賠償義務機關手中擁有了可以對抗賠償決定的法定權力!秶屹r償法》本來就沒有賦予法院強制執(zhí)行賠償決定的權力,而一旦賠償義務機關擁有了申訴權,其就進一步獲得了可以暫緩執(zhí)行甚至是不執(zhí)行賠償決定的權力,《國家賠償法》沒有規(guī)定不執(zhí)行賠償決定的責任,法院沒有辦法,賠償義務機關的上級機關也不會干涉其行使申訴權,賠償請求人求助無助,可能申訴上訪,結果進一步增加了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
其實,“國家賠償法修正案”沒有必要賦予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權,因為《國家賠償法》并沒有卡死賠償義務機關獲得救濟的渠道。賠償義務機關認為有錯誤的賠償決定,完全可以提請檢察機關提出監(jiān)督意見。檢察機關經(jīng)審查,認為賠償決定違反《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確有錯誤的,可以由上一級檢察機關向同級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監(jiān)督意見,法院賠償委員會應當在兩個月內(nèi)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賠償決定。當然,對于正確的賠償決定,檢察機關對于賠償義務機關的意見,應當不予支持,并應督促其盡快執(zhí)行賠償決定。
因此,“國家賠償法修正案”賦予賠償義務機關申訴權并不合理,建議取消這項規(guī)定,明確對于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賠償義務機關只能依法及時執(zhí)行,無權申訴。同時,也要完善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權。這樣既可以實現(xiàn)防止賠償義務機關濫用申訴權,保障賠償決定及時執(zhí)行,又可以實現(xiàn)糾正錯誤的賠償決定,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顧一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