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第13次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已經告一段落。會議安排了三項內容,其中“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qū)問題”等兩項嚴格說來與邊界問題無直接關系,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北京和新德里并不打算在此次會議上取得所謂“歷史性的突破”,在承認邊界問題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的同時,為兩國關系進一步發(fā)展增添新動力才是會談的題中之義。
相對于雙方談判官員的從容,兩國不少人都顯得有些耐不住性子。畢竟中印關系受制于邊界問題在磕磕絆絆中進兩步退一步,蹣跚而行了幾十年,“特代”磋商就進行了13輪,具體劃界依然遙遙無期。有格外心焦的媒體甚至預言說,中印兩國將在2010年,也就是建交60年之際完成邊界談判——給大家一個痛快的。
其實,倒是沒有必要這么急不可待。自中印兩國就邊界問題恢復談判算起,今年是第28年;自中印設立“談判聯合工作小組”算起,今年是第21年;自“工作小組”升格為“特代”算起,今年才是第6年?陀^地說,對于三段總共約12.5萬平方公里的爭議領土來說,中印的談判歷程并不算長。別說用邊界問題的解決來慶祝建交60周年和癡人說夢相去無幾,就是等待中印建交70年、80年時才取得“歷史性突破”也一點都不會讓人感到奇怪。英國人和西班牙人為了一個小小的直布羅陀談了數百年,到現在還是沒有找到辦法,而中印早在4年前便確定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算得上動作迅速了。
實際上,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除了雙方要繼續(xù)開展艱苦的外交談判以外,還需要兩國為有朝一日解決問題調試好心態(tài)。涉及爭端領土面子太大,只是中印邊界問題長期難解的一個方面。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是這片土地曾經以血與火的方式在兩國民眾心中深深地刻下了傷痕,1962這個年份在那個秋天后就化成了一道比喜馬拉雅山還高的城墻。這使得對本國民眾進行充分的思想動員成為解決邊界問題的先決條件之一。在解開心結之前,斬斷邊界上的“戈爾迪之結”是不現實的。若是兩國民眾感情上不能接受,靠一紙協(xié)定可確保不了邊界的長治久安。
關于這一點,喜馬拉雅山南側的一方尤其需要提高重視程度,至少是不能采取背道而馳的鼓動策略,比如采取總統(tǒng)、總理、外交部長、T72、Su30MKI、山地步兵師、炮兵師先后駕臨爭議領土之類的舉動。除非他們根本不打算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只是希望用談判這種形式把自己的要求毫無折扣地變成正式協(xié)定。問題是,這可能嗎?
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兩國需要的是為對方設身處地考慮的體貼、正視問題癥結的勇氣,而不是嘴上唱贊歌背后調兵遣將的言行不一、幻想單邊軍事部署不會引起對方同等反應的魯莽冒進。同時,還需要相信后人可能更加聰明的信念,以及認識到合作、競爭和沖突在國家間關系語境下可以同時并存的智慧。唯有如此,以后的邊界會談才會讓人有所期待。
感情只能是談出來的,然而要是一邊談一邊搞小動作,那可成就不了好姻緣。(葉海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