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深圳寶安區(qū)前進二路沃爾瑪門口天橋上又發(fā)生一起小販與城管的暴力事件。新安街道城管執(zhí)法隊員練士滔被攤販老帥一刀從左腰背插入,刺穿前胸,轉過身后,他的右胸又挨了第二刀。老帥隨后逃跑,其妻張金群被警方帶回。(《南方都市報》4月27日)
又是小販與城管!
在報道中,當事雙方均被評價為“老實人”:在被襲城管練士滔的同事眼中,尚未脫離生命危險的他“為人忠厚老實,工作勤勉,執(zhí)法也一貫文明”;在與襲擊者同樣是攤販的同行們看來,老帥最突出的品質也是“老實”二字。老實!多么平靜而普通的一個詞,在如此突兀的暴力事件中卻那么扎眼。這場發(fā)生在兩個“老實人”之間的悲劇,難道僅僅是當事人的悲劇?
在被同事和同行評價為“老實人”時,如果做一個換位的評價嘗試,又會是怎樣一個結果呢?在新安街道城管執(zhí)法隊劉隊長(也就是被襲者的領導)看來,老帥夫妻是“屢勸不改”;而在老帥的那些同行眼中,“城管長期的執(zhí)法和偶爾的罰沒”使得他們中一部分人“開始在包里備把刀防身”。“屢勸不改”恐怕是再怎么都無法跟“老實”扯上關系的,最多也就是因為“老實”而執(zhí)拗,因為太過執(zhí)拗而變得在執(zhí)法者眼中成為“屢勸不改”。而在攤販們眼中,城管只是一個職業(yè)屬性,幾乎沒有什么屬于個體的特征,什么叫“長期的執(zhí)法”,什么又是“偶爾的罰沒”?這些因為帶了修飾語而變得有些緩和的描述,其實絲毫不會阻礙公眾對街道上幾乎每天發(fā)生的此類沖突的真實理解。
在小販眼中“老實”的同行,在城管看來是“屢勸不改”的典型;在城管的評價中“為人忠厚老實”的被襲者,到了小販口中便只能跟“長期的執(zhí)法”和“偶爾的罰沒”聯系在一起,還有就是,不只一個小販在身邊備了管制刀具。迥異的評價是因為彼此不熟悉么?到底是怎樣的社會原因造成了這種群體間的割裂?
小販們是有難處的,街巷是他們安生立命的所在;城管也是有苦衷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市容市貌”。只要有起碼的換位思考,其實都可以理解。如果雙方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值得同情的,那么需要反思的是不是就輪到我們那整齊劃一、幾乎連樹木都要修剪到“橫成排,豎成行”的市容觀?還有以沒收和驅趕這樣簡單粗放的管理手段維系起來的城市管理?
《清明上河圖·城管來了》,“城管執(zhí)法秘笈”事件,還有剛剛發(fā)生在寶安的“老實人”的沖突,都促使我們對城市管理的現狀與體制積弊進行深刻反思。在“老實人”老帥之后,還有那些依舊備在小販身邊的“防身”刀具,可能釀成一起又一起暴力事件。 (蕭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