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記者 孫宇挺)在傳統(tǒng)法律領域,產品的生產者只對產品本身的質量承擔責任,但今后中國生產者或將依法承擔產品廢棄后的回收、利用、處置等責任。
也就是說,中國生產者的責任也將從單純的生產階段、產品使用階段逐步延伸到產品廢棄后的回收、利用和處置階段,相對應其設計也將提出更高要求。
這種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一些國家立法中已經得到了確立,并經實踐證明具有積極意義。今天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九次會議首度審議的循環(huán)經濟法草案十五條也根據不同情況對生產者等主體在產品廢棄后應當承擔的回收、利用、處置等責任作了明確規(guī)定。
循環(huán)經濟法草案五十七條規(guī)定:銷售沒有再利用產品標識或者標識不合格的再利用電器電子產品、銷售沒有再制造或者翻新產品標識或者標識不合格的產品的,由縣級以上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另外,循環(huán)經濟法草案還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進口列入該法淘汰名錄的設備、材料或者產品的,由海關責令退運,可以處以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