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一日 電 題: 革命功推第一槍 英雄赤幟起南昌
——肖星華回憶父親肖克上將
中新社記者 淮黎霞
“革命功推第一槍,英雄赤幟起南昌,洪都夜靜江潮涌,衛(wèi)我河山志莫忘”。這首詩是肖克上將在南昌起義六十周年之際寫成的。在南昌起義八十周年到來之際,正逢肖克將軍百歲壽辰的日子,他是目前參加南昌起義唯一健在的高級將領。
記者前不久與肖克將軍之子肖星華同返南昌城,和他一起追憶肖克將軍南昌起義前后的革命經歷。肖星華溫和謙恭,很少聽見他大聲說話,他也當兵成了將軍,曾任一所武警部隊學院的副政委。
肖星華對記者說, 南昌起義時父親年僅十九歲,在國民革命軍第十一任指導員。他先帶著十幾名官兵,以逛街為名,搞清楚了敵人的位置。八月一日凌晨兩點,一陣槍聲劃破了南昌城夜空的寧靜,戰(zhàn)斗打響了。父親和戰(zhàn)友們如下山猛虎,很快沖進天主堂和學校里,部隊把敵人團團圍住,天快亮時,一個營的敵人全部繳械。
后來肖克將軍回首這段往事,感慨萬千:“八月一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日,當之無愧,愿八一軍旗高高飄揚,永遠飄揚!
肖星華對記者說,起義部隊南下接連遭受重大挫折,部隊打散了,后來聽說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進駐宜章縣城,他立即趕赴宜章。組織成立了湘南人民軍宜章獨立營,肖克任副營長。
這支身著雜色衣衫、肩扛梭鏢大刀的農民武裝,在肖克等人率領下,突出重圍,朝東行進。后來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三十一團不期而遇,大家如同見到了久別的親人歡呼雀躍。
這一段歷史后來被傳為佳話,肖克和毛澤東數年后聚首,毛澤東問:“你們那時有多少人?多少槍?多少梭鏢?”肖克一聽,立刻明白問的是參加“湘南暴動”的宜章獨立營,他從容答道:“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五百多人,六七十條槍,三百多桿梭鏢!泵珴蓶|聽后不住點頭,連聲稱贊:“揭竿而起!揭竿而起!”
肖星華說, 一九三四年八月七日,由父親擔任軍團長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先遣隊,從湘贛革命根據地出發(fā),拉開了長征序幕。父親成為中國軍隊歷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員之一。
長征到貴州時,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一張法文貴州省地圖,但誰也不認得法文。正在犯愁時,遇到一位懂法文的瑞士牧師勃沙特,他來中國已經十二年了,懂中國話,父親便請他幫助翻譯成中文。勃牧師操著生硬的中國話翻譯,經過一個通宵,終于把地圖譯出來,紅軍帶著勃沙特行軍、打仗,勃沙特開始不習慣,吃不了苦,幾次想跑。
勃沙特隨紅二、六軍團長征,體驗了艱難的征戰(zhàn)經歷。父親等人考慮到戰(zhàn)事復雜,便讓勃沙特離開紅軍。臨別,紅軍送給路費,設宴餞行,父親還親手為他做了一道粉蒸肉。在昆明,勃沙特寫作了一本回憶錄《神靈之手》(也有譯作《指導的手》),在英國倫敦出版。
父親后來一直說,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并非最早介紹紅軍長征之專著。勃沙特的《神靈之手》早于《紅星照耀中國》一年多,當為西方最早介紹紅軍長征之專著。
在肖星華眼里,盡管父親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一直很樂觀,即使在文革中挨批斗的時候,回家后也照吃照睡。將軍的豁達,成了他長壽的一個“秘訣”。
肖星華回憶說,我小時候讀書時,父親時常檢查我的作業(yè),要我好好練字。父親講自己小時候讀私塾,先生教他寫字要“四正”,即紙正、筆正、身正、心正,這“四正”直到父親耄耋之年仍堅持著。
肖星華深有感觸地說,這是寫字的規(guī)矩,更是做人的道理,父親教誨這“四正”使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