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2006年有202名廳局級干部“落馬”,全年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33668件,貪污受賄百萬以上的案件623件。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一年的反腐敗碩果累累。
這些數(shù)字臺前幕后究竟預示著什么?中央出臺了哪些政策使反腐敗深入人心?記者采訪了中國著名的反腐敗研究專家邵道生。他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紀委特約研究員。
權力資本腐敗成主要形式
記者:去年一年,中國的反腐敗力度非常大,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您認為2006年的反腐敗有哪些特點呢?
邵道生:去年一年,“權力資本腐敗”成為各地的主要形式,比如“國企改制中的腐敗”、“城市拆遷運動中的腐敗”、“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敗”和“金融領域中的腐敗”、“股市中黑金操作的腐敗”等成為各省市共同的腐敗形式。
這些“特殊利益集團”一下子使我國的腐敗進入了高發(fā)期、頻發(fā)期,動輒百萬、幾百萬的,千萬、幾千萬的案件屢見不鮮,“窩案、串案(腐敗團伙)”也表現(xiàn)得比較顯著;就以這次上海發(fā)生的社保資金的腐敗案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腐敗案。
去年不僅有一批“地方性的高級干部”陷入了腐敗案中去,更為令人震驚的是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和國家統(tǒng)計局原局長邱曉華落了馬。上海社保基金腐敗案也把用“國家資本”制造“億萬超級富翁”暴富的秘密徹底地暴露了出來,活龍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權力資本腐敗”的特點來。
反地產腐敗風暴效果明顯
記者: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高級政府官員的突然落馬也非常讓人震驚。
邵道生:對,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特點。去年以“反地產腐敗風暴”為龍頭的反腐敗也非常精彩。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反腐敗若是找到了這個“王”,那就事半功倍了。2006年以“反地產腐敗風暴”為龍頭的反腐敗就具有這一特點,一批以“土地腐敗”為主要犯罪形式的貪官和不法奸商被送上了歷史的審判臺,其中就有天津市檢察院檢察長李寶金、安徽省副省長何閩旭、福建省工商局局長周金伙(已逃往美國)、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而在湖南,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因涉及在房地產方面的腐敗行為也被“雙規(guī)”,等等。
這些案件的查處有效地防止了土地的大量流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近日指出,2003年,中國人均耕地面積為1.43畝,2005年下降到1.4畝,2006年1.4畝的人均量失守。1996年中國耕地面積為19.51億畝,而到2005年僅擁有18.3億畝,不到10年就減少了1.21億畝。如果不嚴厲打擊地產腐敗,中國的耕地流失現(xiàn)象會更加嚴重。
去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既抓“大腐敗”又抓“小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加強了執(zhí)政黨“親民”的力度。商業(yè)賄賂系列案件的查處也將社會的注意力“扭向”與廣大百姓更加關系密切的“民生”問題,“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
近幾年,根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每年都有三四萬件腐敗案受審,就以2005年來說,共有47306人被監(jiān)察部門處以政紀處分,中高層腐敗官員落網的越來越多。十六大以后受審的省部級高官達百余人之多,這是過去所未有的。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