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趙建華)“一個小孩只要不殘疾,二十年后就能長大成人。但如果不受教育,他就會成為文盲,將來毫無競爭力可言。發(fā)展經濟也一樣,二十年后各縣的經濟總量都會擴張,各地間的經濟差別可能會縮小。但如果沒有文化支撐,競爭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嚴重不足!
中國河北一個叫霸州的縣級市,最近舉行了一場規(guī)模不小的文化藝術節(jié)。當其他地方還在熱衷于GDP增速競賽時,這里興建了對經濟拉動效果不顯著的大劇院、圖書館。對這些“不合時宜”的舉措,該市市長楊杰在解釋初衷時,作了上述表示。
近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中國制造”正大舉進軍國際市場。與此同時,中國也丟失了很多曾經引以為豪的東西。麥當勞、可口可樂、牛仔褲,西方文明在中國也得到了史無前例地傳播、復制。從東到西、從大都市到小縣城,“快餐式”的西方文化幾乎已滲入毛孔。
文化變成了發(fā)展經濟的附庸,不少地方仍然在遵循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路數。在不少人的眼中,風景名勝、名人故居、地方名吃、國畫墨寶就是中國文化。請外商游覽參觀、舉辦文化活動,無非是為了能拿到更多的簽約項目。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董志勇認為,種種跡象表明,世界正逐漸進入文化經濟時代。市場競爭表面上是經濟競爭,深層次上卻是文化之爭。文化作為朝陽產業(yè),遲早會成為經濟發(fā)展的“財富樹”。
工業(yè)化、城市化完成后,文化競爭力將決定最終命運。屆時如果缺少文化支撐,將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同質競爭。你有工業(yè),我也有,而且規(guī)模比你還要大。最后,大家只好進行自殺式的價格戰(zhàn)。
霸州市市長楊杰表示,中國有兩千多個縣,僅在環(huán)渤海地區(qū),就有五十多個縣。今后相互間的競爭會很激烈。當地的未來,寄望于現代文明的支撐,F在抓文化,就是抓經濟、抓發(fā)展。
在處理經濟與文化的關系上,韓國已取得了成功。跟日、美、歐相比,韓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原先并不起眼。但在一系列韓劇播出后,韓國的服裝、手機、汽車、化妝品,迅速風靡中國,讓不少中國本土企業(yè)望塵莫及。
文化競爭,最近在中國被越來越多的提及,有人還將品牌視為文化。但畢竟它難以量化,對經濟的拉動,不像工業(yè)投資、出口那樣來得直接。因此更多的人還在觀望,認為文化競爭距離中國還比較遙遠。
觀察者認為,中國文化底蘊深厚,人才眾多,當經濟發(fā)展起來后,丟失的文化遲早會再次拾起。先發(fā)者制人,后發(fā)者制于人。強勢經濟產生強勢文化,強勢文化也會促進強勢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