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通往玉樹的214國道,是玉樹抗震救災的“生命線”。在這條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天路”上,有這樣兩支相向而行的車隊:一支是把清理的廢舊建材運出去,一支是把磚瓦和砂石等災后重建物資送進來,盡管任務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是為了玉樹的恢復重建。
記者看到,這兩支車隊中既有拉運物資的軍用汽車,也有地方運輸公司的大噸位加長卡車,還有載有建筑工人的中鐵建設集團的專用運輸車等,遠遠看去,車隊就像一條長龍,一眼望不到尾。建筑大軍浩浩蕩蕩開進玉樹災區(qū)的場景令記者既震撼,又振奮。
玉樹沒有完全“棄舊”,凡是還能使用的建材,都收集整理出來了。但玉樹更需要“求新”,重建需要2400多萬噸各類建筑材料。青海省軍區(qū)某獨立團政委劉曉明指著道路兩邊已經(jīng)關停的磚廠告訴記者,玉樹雖然是三江之源,被譽為“中華水塔”,但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為了保護玉樹災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要求,關停當?shù)厮械拇u廠、石灰廠。可以這樣講,除可利用的舊建材外,玉樹災后重建將不動用當?shù)氐囊淮u一石,災后重建所需的砂石和其他建筑材料,將全部從外地運進來。
盡管是周末,但蘭州軍區(qū)某汽車團營區(qū)卻是一派忙碌的練兵場景:官兵們有的在進行體能訓練,有的正在組織復雜條件下汽車駕駛經(jīng)驗交流;汽車訓練場上,30多輛汽車正在分批進行彎道、過橋訓練……該團政委白敏告訴記者,在一片廢墟上重建一個新玉樹,是一項耗材巨大的工程,當前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將數(shù)以千萬噸計的材料安全運上青藏高原。玉樹地區(qū)沒有開通火車,在飛機運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災后重建的所有物資基本只能通過汽車運輸。作為一支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和玉樹抗震救災前期應急運輸任務的高原汽車部隊,我們責無旁貸。這段時間,全團官兵正在爭分奪秒地加緊做好運送災后重建物資的車輛及駕駛員技術準備。
“為了扎實做好玉樹災后重建運輸保障任務,提高車隊指揮員的組織指揮能力和動態(tài)管理水平,增強駕駛員適應高原天候、氣象和道路環(huán)境的能力,在確保行車安全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有效地完成物資運輸任務,團里專門編印下發(fā)了《高原地區(qū)安全行車手冊》口袋書,全團官兵人手一冊!比隣I九連副指導員買占鵬說。
在團作戰(zhàn)值班室,團長潘平指著西寧至玉樹段運輸及保障點示意圖告訴記者,214國道這一段路況較差、高寒缺氧,基本沒有保障依托。結合前期執(zhí)行抗震救災任務情況,我們對整個運輸線上的路況特點、特情處置、兵站保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強化模擬訓練,購買了70多臺新式通信裝備,確保車隊行進中的通信。目前,我團隨時可以做到全員全裝整建制出動執(zhí)行任務。
“我們沒有直接投入生命救援,能在災后重建中發(fā)揮作用,我們倍感自豪。我們有能力有信心與地方運輸大軍一起,在高寒缺氧的玉樹高原上,用汽車拉出一個新玉樹!”離開汽車團,白敏的話仍在記者耳畔回響……
賽馬場居民安置點對面的一個用簡易柵欄圍成的露天庫房里,10多臺黃褐色大卡車正在卸鋼材,一圈圈的鋼材堆得就像一座座小山。與鋼材堆放點隔河相望的是蘭州軍區(qū)聯(lián)勤某分部應急兵站。記者冒雨來到這個兵站時,幾名身著迷彩服的修理工正趴在地上維修一輛越野指揮車。兵站政委、聯(lián)勤某分部政治部副主任趙琨告訴記者,投入抗震救災以來,這個兵站先后為數(shù)十支任務部隊提供油料保障和生活保障,確保了任務部隊初到災區(qū)就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住。趙琨說,下一步,兵站將配合拉運物資的車隊,為軍車和地方車輛提供修理、維護等保障。
玉樹的恢復重建有著自己的個性。“汽車拉出個新玉樹”將作為玉樹恢復重建的一大特色載入史冊。(魏春 董國政 馬三成)
參與互動(0) | 【編輯:馬學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