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奧巴馬的心腹都有誰
奧巴馬的政治生涯從芝加哥起家,目前他的親信有不少是從那里帶來的舊班底。其中首推他的軍師、芝加哥政治操盤手阿克塞爾羅德。沒有此人,奧巴馬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1984年,阿克塞爾羅德決心投身政治,隨即成為芝加哥政客西蒙的競選總管。令西蒙及其競爭對手目瞪口呆的是,沒有任何競選經驗的阿克塞爾羅德,在號召選民、制造人氣方面,竟會有那么多招數。結果,西蒙順利當選參議員,而阿克塞爾羅德則經此一役,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成立了一家專門為政客助選的公關公司。20多年來,費城、克里夫蘭、底特律和芝加哥的市長,都由他一手扶上寶座;而紐約前市長斯皮澤爾、馬薩諸塞州州長戴維·帕特里克、北卡羅萊納州前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的成功當選,更讓阿克塞爾羅德名聞全美。
阿克塞爾羅德與奧巴馬的結識要追溯至15年前。在芝加哥參加一場競選活動時,“政治新星”奧巴馬力邀阿克塞爾羅德加入自己的競選團隊。后者一口答應,從此成為奧巴馬仕途上的最大幫手。4年前,正是在阿克塞爾羅德的幫助下,曾經失意的奧巴馬才成功當選參議員。
自登上全國舞臺后,奧巴馬還力邀民主黨的一些著名政治操盤手加盟。在華盛頓,他看中了前參議院民主黨領袖達施勒的辦公室主任、在國會工作了30多年的勞斯。勞斯當時已決定退休,但被奧巴馬的誠意所感動,成為奧巴馬的參議員辦公室主任。在勞斯的幫助下,奧巴馬才逐步摸清了華盛頓的政治門道。
奧巴馬還擁有一名華人得力干將,也是他在哈佛法學院的同學盧沛寧。2005年奧巴馬當選參議員后,便立即邀請盧沛寧前往國會山擔任他的顧問。盧沛寧毫不猶豫地“跳槽”到同窗好友的身邊,擔任奧巴馬辦公室立法主管,為奧巴馬在國會立法事務中的工作提供助手和智囊服務。
在搭建總統(tǒng)競選班子時,奧巴馬首先想到的也是盧沛寧。這期間有件事值得一提:奧巴馬宣布競選總統(tǒng)之后,他收到的第一筆政治捐款有30多萬美元,來自于他曾經工作過的西德利·奧斯汀律師事務所。其中的5.1萬美元,是盧沛寧的妻子凱瑟琳·湯普遜在華盛頓地區(qū)四處活動,親自出馬為奧巴馬募集來的。有人認為,考慮到奧巴馬自己的身世背景,他會邀請一些少數族裔美國人加入其政府班子,而盧沛寧這樣一個為他鞍前馬后效力的得力干將,將有可能成為“趙小蘭第二”。
【七問】奧巴馬會將美國引向何方
奧巴馬的競選口號是“變革”,這也是他獲勝的關鍵。他不僅要對內變革,對外還希望“改變世界”。
最近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奧巴馬描繪了施政藍圖。第一要務是拯救美國經濟。第二是通過一項能源法案。這兩個議題相互關聯。奧巴馬認為,尋找新能源的努力,將成為未來振興美國經濟的新動力。
但是,實現這兩個目標都不容易。首先是奧巴馬將從布什手中接過美國歷史上最為龐大的財政赤字。他的一系列經濟、稅收、能源主張,都意味著要擴大開支。據智庫估計,如果實行奧巴馬的經濟救援和財政激勵政府,美國財政赤字將再增加大約3萬億美元。
此外,經過此次大選,民主黨雖然控制了白宮和國會兩個權力中心,但奧巴馬和民主黨國會領袖的政策思路并不完全一樣。比如,民主黨元老泰迪·肯尼迪一直在激進推進全民醫(yī)保計劃,并將之稱為“我一生的事業(yè)”。許多民主黨議員也予以贊同。在稅收政策上,奧巴馬的政策與一些自由派民主黨議員意見也并不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奧巴馬在民主黨只是個小字輩,在參議院按資歷排名倒數。他有無能力駕馭黨內元老,對他而言是一個重大考驗。
在國際事務中,盡管奧巴馬將尋求與布什截然不同的外交風格,但他的外交政策走向仍難以預料。因為國際形勢變化太快,美國總統(tǒng)的對外政策重點只能隨之改變。例如開始競選時,伊拉克是美國對外政策主要議題,但如今已淡出美國公眾視線。而他增兵阿富汗的計劃,也可能受制于財政等因素。
從歷史上看,美國總統(tǒng)上任前后在對外政策方面的變化很大,經常會有意外之舉。保守派總統(tǒng)尼克松上臺后進行對華的破冰之旅;熱衷擴軍備戰(zhàn)的里根后來卻提議進行核裁軍;布什從上臺之前的低調外交政策轉變成世界人民心中的新帝國主義。
雖然世界對奧巴馬充滿好奇和希望,但光有形象上的優(yōu)勢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取得杰出的外交成就。
當然,從選民呼聲和執(zhí)政基礎來看,奧巴馬會成為近年來最強勢的民主黨總統(tǒng)。但他的民調會不會走布什一樣的老路?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八問】奧巴馬怎樣看世界
奧巴馬的世界觀,可以稱作“現實的理想主義”。作為民主黨人,在對外政策上,他秉承民主黨的理想主義傳統(tǒng),強調國際合作,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改善美國的國際形象。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奧巴馬贏了,他在國外的支持者比美國民眾更歡欣雀躍。
如果美國大選在他今年夏天到訪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舉行,他早已穩(wěn)操勝券。蓋洛普上個月公布的民調顯示,在法、德、英這三個國家,對美國有好感的人不足50%,但卻有70%至80%的民眾都支持奧巴馬當選。
而他所到之處,媒體報道規(guī)格和到訪國接待的規(guī)格,都達到了“總統(tǒng)級”。這不僅與今年上半年麥凱恩訪問歐洲時的冷清場面形成鮮明對照,也與布什訪歐時不斷遭到抗議形成強烈反差。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美國已故總統(tǒng)肯尼迪和里根在柏林發(fā)表歷史性演講的情形,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因此稱這次演講展示了“奧巴馬在國際公眾面前代表美國價值觀的能力”。
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熱”的形成,除了其國際化的成長背景以及個人魅力、政治天賦外,最重要的是他至少從形式上全面顛覆了美國過去7年來的對外形象,讓世人看到了與共和黨有明顯區(qū)別的另一種外交思路。
對盟友,奧巴馬表示要采取多邊立場,聽取他們的意見,關心他們的利益。對“敵國”,奧巴馬主張多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包括與伊朗和古巴等國領導人直接會談。這些主張與共和黨政府“邪惡軸心”和“非敵即友”等充滿火藥味的論調相去甚遠。
在影響美國形象的最大負面因素——伊拉克戰(zhàn)爭問題上,奧巴馬承諾上任后立即設立撤軍時間表,與國際社會主流看法達成了一致,也得到了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的肯定。
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著名政論家扎卡里亞認為,“奧巴馬熱”的關鍵成因在于,他讓世人對美國產生了一種久違的期待。奧巴馬的言論中,充盈著積極樂觀:在約旦,他夢想“中東的新黎明”;在柏林,他呼吁歐洲“走出歷史陰影,選擇自己的明天”。
【九問】奧巴馬將如何對待政敵
可能是由于曾在多個不同環(huán)境下生活,奧巴馬喜歡與不同類型、不和背景的人交流對話,包括對手。他相信,對話可以有助于解決問題。昨天的對手,可能就是明天的盟友。
《紐約時報》記者康特長期跟蹤報道奧巴馬。他認為,奧巴馬天生有一種與人對話及調解沖突的沖動,這也為他帶來了許多成功。他關于全美國團結起來消除黨派分歧的話,并不全是政治口號,而且是一種基于人生經歷的個人理念。
奧巴馬最初出名是成為哈佛大學法學院院刊首位黑人主編。他在競選這一職位時,勇敢地走到站在敵對的保守派學生面前,成功地說服他們選他當主編。
在今年預選結束后,奧巴馬設法主動與希拉里和解,最終說服她和克林頓一起為他助陣。大選過后,他也在第一時間發(fā)出了與共和黨及麥凱恩和解的口號。
他呼吁:跨黨組閣。這是他的前輩肯尼迪曾經的政策。當年,肯尼迪“全國撒網”,使得內閣成員具有廣泛的社會背景,并能向他提供各種獨立判斷。如今,在應對金融危機的迫切任務下,奧巴馬的“跨黨組閣”讓人們對他今后的開放性政策有了更多期待。
奧巴馬未來的內閣中會有哪些政敵的面孔?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長蓋茨和財政部長保爾森都可能留任。而作為溫和派的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亦有可能與奧巴馬攜手。
【十問】奧巴馬會成為“肯尼迪第二”嗎
奧巴馬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總統(tǒng),下一步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偉大的總統(tǒng),他并不掩飾這樣的雄心。他對媒體大聲宣布:肯尼迪是他的偶像。而也有人已把他和肯尼迪、羅斯福、林肯這些美國公認的偉大總統(tǒng)相提并論。
然而,他能成為“肯尼迪第二”嗎?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tǒng)往往是時勢造英雄,而并非主要靠個人主觀努力。
美國總統(tǒng)盡管權力巨大,但遠非一個人說了算。財權在國會手中,消耗多少能源由消費者自己決定。更不用說,數不清的利益集團都想對總統(tǒng)施加影響。一個再強勢的總統(tǒng),在利益集團沖突的夾縫中,往往也得被迫改變施政路線。
林肯曾寫下這樣的心里話:“老實說,我無法控制事件的發(fā)展。相反,我是在被事件所控制!绷_斯福也深有同感。他說,一個總統(tǒng)往往不是順風前進。風不是吹反了,就是吹偏了。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鎖定一個方向,頂風慢行,避免翻船。
事實上,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到底有多深,奧巴馬心中無數。他的經濟顧問古爾斯比說,美國經濟危機的黑洞深不見底。與此同時,美國仍在陷入兩場戰(zhàn)爭,大國實力此消彼長。
處在這樣一種經濟和戰(zhàn)略環(huán)境當中,奧巴馬的施政日程已被大體確定,由不得他自己。(楊晴川)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