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在歷史問題上混淆視聽、沆瀣一氣的編撰會和扶桑社,終于以吵鬧的形式結束了并不光彩的合作
因歷史教科書問題而惡名遠播的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簡稱編撰會),與其合作出版發(fā)行商“扶桑社”日前突然分道揚鑣。由于編撰會編寫的嚴重歪曲史實的教科書,自問世以來銷量慘淡,在經(jīng)濟利益面前,這對試圖“改寫歷史”的合作者只能在相互指責聲中不歡而散。
采用率低得可憐
成立于1996年底的編撰會,是由多名日本右翼學者結成的、專門編輯中學歷史和公民教科書的團體,其分會遍布全日本,擁有1萬多名會員。編撰會編寫的教科書中充斥著“皇國史觀”、“大和民族優(yōu)秀論”以及對侵略罪行的黑白顛倒。2005年4月6日,日本文部科學省為編撰會大開綠燈,第二次審定通過了其編寫的新歷史教科書,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編撰會也因此成為日本右翼學者的代言組織,惡名遠揚。
在日本社會保守化思潮的作用下,編撰會的觀點曾得到了很多政界人士的支持。不過由于嚴重歪曲史實,編撰會的教科書并未得到日本國民的認可。新歷史教科書的采用率最高時也只有0.4%,與其事前宣稱的10%的預定目標相差甚遠。而其面向普通市民的歷史教科書的采用率,更是只有低得可憐的0.2%。
編撰會與發(fā)行方內(nèi)訌
市場的消極反應導致編撰會在運營方針上出現(xiàn)激烈對立,會長相繼辭職,內(nèi)部矛盾開始表面化。在一片的爭吵聲中,編撰會前會長、高崎經(jīng)濟大學副教授八木秀次率先發(fā)難,其糾集部分編撰會成員另起爐灶,成立了“日本教育再生機構”,開始與舊東家分庭抗禮。
就在編撰會內(nèi)憂尚未平息之際,其合作出版商“扶桑社”上演了一出“釜底抽薪”。2007年2月,扶桑社向編撰會發(fā)出通告說,由于教科書的采用率過低,編撰會內(nèi)部也出現(xiàn)混亂,扶桑社擬成立新公司發(fā)行其他內(nèi)容的教科書。編撰會試圖挽回二者的關系,但遭到扶桑社的斷然拒絕。5月25日,編撰會與扶桑社進行談判,雙方在經(jīng)營理念、機構人事安排等諸多方面無法達成共識,最終只能分道揚鑣。
5月31日,編撰會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外界宣布其與“扶桑社”的合作關系正式終結。
新版教科書蠢蠢欲動
扶桑社是日本富士產(chǎn)經(jīng)集團下屬的一家保守色彩很濃的出版社,其與編撰會的破裂完全出于經(jīng)濟上的原因,其右傾本質(zhì)并沒有絲毫改變。就在二者正式分道揚鑣后不久,為了能夠順利提交下一次教科書審定申請,扶桑社已決定成立“教科書改善會”,保守派政治評論家屋山太郎、前文化廳長官三浦朱門等均在發(fā)起人之列。該會計劃與八木秀次領導的“日本教育再生機構”合作,出版經(jīng)過修改的新版歷史教科書。
對日本教育再生機構,扶桑社似乎情有獨鐘。扶桑社在今年2月向編撰會送交的書面回答中,含蓄地表達了對前者的支持。日本教育再生機構成立于2006年10月,是編撰會內(nèi)部矛盾滋生的新組織。雖然其自我標榜致力于研究教育和兒童成長問題,但實質(zhì)仍然是鼓吹國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皇國史觀。
日本教育再生機構發(fā)起人是編撰會前會長八木秀次,從這一點便可看出該機構與編撰會實為一丘之貉,只不過更換了一件外衣而已。該機構擁有6名顧問、112名代表委員,主要為日本一些大學的校長和教授、前政府官員、教育界人士、演員、出版界及民間團體負責人等社會名流。這些人在日本社會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能力不容輕視。與編撰會相比,日本教育再生機構的成員中,只是缺少了日本大企業(yè)及其領導人的名字。
隨著編撰會逐漸離這場“歷史鬧劇的主角”漸行漸遠,日本教育再生機構開始蠢蠢欲動。該組織計劃在2007年日本各地舉辦研討會。也許,新的“新歷史教科書”不日而出。(孫巍、郭一娜)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