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四日,中國—印度經貿投資與合作峰會在北京開幕。印度總理莫漢·辛格出席會議并發(fā)表主旨演講。 中新社發(fā) 廖文靜 攝
|
中新網1月14日電 印度總理曼莫汗辛格定于1月13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這是中國政府在2008年接待的第一位外國首腦,也是辛格總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最新一期的《瞭望》載文稱,在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上,中印沒有理由不發(fā)展良好的睦鄰合作關系;有著“東方巨龍”之稱的中國和有著“南亞大象”之稱的印度必將創(chuàng)造出共同繁榮的景象。
文章稱,辛格總理訪華是中印高層互訪計劃中的重要安排。據印度媒體報道,經濟學家出身的辛格總理對中國早就十分心儀,希望親身感受和了解處于高速發(fā)展中的中國,同時希望與中國領導人交流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共同探討進一步加強雙方戰(zhàn)略互信的措施和方法,促使兩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穩(wěn)定健康地向前發(fā)展。
近年來,中印兩國的高層互訪一直保持著良好勢頭。在中印兩國政府和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雙邊貿易增長的速度也相當迅猛。此外,中印兩國防務合作發(fā)展較快,不久前兩國陸軍在云南進行了聯合反恐訓練,預示雙方進一步建立軍事領域互信的良好前景。
隨著印度經濟發(fā)展美譽度的提高和國際舞臺能見度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印度象”正在以鏗鏘堅實的步履在崛起的道路上快速行進,任何看低和忽視印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態(tài)度是盡量多地看到印度的長處,敢于并善于向印度學習。
無論對于世界還是中國,印度都是一個具有重要性的國家。我們把印度視為“四性合一”的國家來看待,即印度兼具大國、鄰國、發(fā)展中國家和多邊舞臺重要角色的性質,而這些特性又與中國外交的四大支柱——周邊外交、大國外交、發(fā)展中國家外交和多邊外交完全吻合。中印是相互支持、共同發(fā)展、共建和諧世界的力量。因此,必須從戰(zhàn)略的高度發(fā)展與印度的關系,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狀、尊重兩國人民感情的方針,妥善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以便真正體現雙方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
印度國內盡管還存在一些對中國的戰(zhàn)略疑慮,而且不時出現一些炒作“中國潛在威脅”的雜音,但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隨著雙方交往迅速增多,印度主流社會對華認知已經和正在發(fā)生積極而明顯的變化。從政府高官到普通民眾,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都力主加強同中國的關系。前不久,辛格總理號召印度國民人人應該“捧讀”溫家寶總理在在新加坡所作的“只有開放兼容,國家才能富強”的演講。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先生就說過,“印度在許多方面認同中國在經濟上已經取得的成就”,“在我們的政府機構進行政治研討時,中國常常被當作一個明顯進步的范例提起”。
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印關系時,印度財長奇丹巴拉姆的話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說,“印中兩國之間不是競爭關系,而是要相互學習”。印度商工部長卡邁勒納特則表示,“國際上有一種說法,叫做印度對中國,而我更喜歡說印度和中國!币陨戏N種說法,充分說明印度對開展中印雙邊合作的迫切愿望和積極態(tài)度。
回眸歷史,再來觀照當代的現實,即可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那就是中印雙方政治上的合作性高于沖突性,經濟上的互補性大于競爭性,文化上的關聯性多于排斥性,兩國在國際和地區(qū)問題上有許多共識。當前兩國戰(zhàn)略界都在反思過去的歷史。反思的結果是,只有友好相處,加強合作,才符合兩國的最大利益。這也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和則兩利,斗則兩傷。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中印關系才得以不斷升溫。
加強中印兩國的合作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印度的高級官員首創(chuàng)了一個新詞——“中印合體”(Chindia),概念有待商榷,但無疑表明對雙邊關系的深切期待。如果中印兩國能夠超越歷史短暫的恩怨,走出“安全的困境”,繼續(xù)真誠地開展戰(zhàn)略對話,不斷充實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充分發(fā)揮人口大國的影響力、經濟貿易的融合力和悠久文明的感召力,必然會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產生更大影響,做出更大貢獻。
在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上,中印沒有理由不發(fā)展良好的睦鄰合作關系。盡管當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兩國政府有誠意、有魄力、有智慧,問題最終是會得到解決的?梢云诖,隨著雙方政治互信、經貿往來、人文及防務交流的日益加強,有著“東方巨龍”之稱的中國和有著“南亞大象”之稱的印度必將創(chuàng)造出共同繁榮的景象。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