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印度探月項目總指揮曾公開表示:繞月項目比中國落后了一步,登月工程就要搶先中國兩步
隨著中國神七載人飛船的成功發(fā)射,世界各國對太空項目計劃的關注再度升溫。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任薩迪什10月6日透露,印度將發(fā)射第一顆繞月飛行器。薩迪什表示,飛行器會根據天氣情況在10月22日-26日之間發(fā)射。發(fā)射地點選在距離印度南部城市欽奈90公里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
“趕在中國之前登月”
這顆名為Chandrayaan-1(月球初航一號)的繞月飛行器重1380公斤,造價為39億盧比(約8300萬美元)。“月球初航一號”將由一顆320噸重的“極地軌道衛(wèi)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薩迪什說:“飛行器將在距離月球100公里處繞月飛行,同時對月球表層的地理結構和礦物資源進行拍攝,其最終目標是繪制一張三維月球圖!
印度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登月計劃”,發(fā)射繞月飛行器只是第一步。2014年,印度還將發(fā)射重達3噸的載人航天器,航天器可載兩名宇航員。2016年,印度計劃發(fā)射“月球初航二號”,將機器人送上月球。2020年則向月球發(fā)射載人飛船,從而實現航天員登月。印度的整個載人航天計劃預計將耗資25億到30億美元。其最終目標就是要趕在中國之前登上月球,以表明印度的航天技術超越了中國。
對于此次“月球初航一號”的發(fā)射,《印度時報》評論說,印度總人口僅次于中國,雖然印度并不富裕,但繞月飛行將極大地提高國家的威信,顯示科學成就。印度政府前科學技術和地球科學部部長、物理學家梅農也表示,繞月飛行不僅會讓年輕一代激動不已,還可極大增加民族的信心。
發(fā)射計劃曾一再推遲
事實上,自從2003年中國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之后,印度就開始制定和實施其載人航天計劃。去年,印度“月球初航一號”探月項目總指揮米爾施瓦米·安納杜拉伊曾公開表示:“繞月項目比中國落后了一步,登月工程就要搶先中國兩步!”在得知中國的神舟七號即將升空之后,印度則大大加快了發(fā)射準備工作。
然而自今年以來,“月球初航一號”的發(fā)射已經被數次推遲。最早原定2008年4月發(fā)射,但由于“有關預備工作沒有完成”而推遲到7月發(fā)射。后又由7月推遲至9月,一直到目前公布的推遲到10月底。盡管印度官方一再否認推遲發(fā)射是因為硬件設備出現問題,然而輿論普遍猜測認為,繼日本、中國先后發(fā)射探月衛(wèi)星后,印度一直希望將本國的探月衛(wèi)星早日送入太空,但印度火箭的高事故率,使印度對本次發(fā)射采取非常謹慎的態(tài)度,如果不是中國神七9月發(fā)射成功,印度可能還會推遲“月球初航一號”的發(fā)射時間。
印度本次預備使用“極地軌道衛(wèi)星運載火箭”(PSLV)完成發(fā)射任務。截至目前,印度一共發(fā)射過PSLV火箭12次,其中成功11次,失敗1次(為1993年該火箭的首次發(fā)射)。然而,印度自1979年在本土用國產火箭進行衛(wèi)星發(fā)射以來,在25次發(fā)射中,有5次都遭遇了失敗。1/5的失敗幾率也讓國際社會對印度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大加質疑。印度輿論普遍認為,印度多次推遲探月計劃,主要就是希望對運載火箭的檢測精益求精,爭取使發(fā)射成功率達到100%。
西方協(xié)助的“醉翁之意”
印度輿論認為,“月球初航一號”探月衛(wèi)星的發(fā)射將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提升印度的國家實力。不過,由于印度自身的科技實力還有很多不足,此次發(fā)射工作背后依然能看到西方的影子。
1998年印度進行核試驗,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印度實行制裁,印度太空技術開發(fā)受到很大限制。但近年來,美國開始把印度看作是亞洲地區(qū)的一大戰(zhàn)略合作伙伴,取消了對印度的制裁,加強對印度在航天等領域的技術協(xié)助,以加強對中國的遏制。
這次“月球初航一號”上裝載了11個探月儀器,其中只有5個是印度自行研制的,另外幾個不是來自西方國家,就是與西方國家共同研制。此外,美國還在該飛行器上安裝了微型合成孔徑雷達等兩個儀器,以測量月面是否含有水冰和礦藏資源。
有分析人士認為,現代太空技術即使民用,也可很快轉化為軍用。其中,繞月飛行的技術完全可以用于洲際導彈的開發(fā)。目前,美國仍然是世界上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的太空大國,它向印度提供先進的繞月技術,很可能對其他國家的安全利益構成重大威脅。(廉海東)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