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英國《金融時報》發(fā)表獨家文章,披露了美國對塔利班的不接觸政策正在發(fā)生微妙變化,并為此與阿富汗政府“大唱反調(diào)”。那么,美國為什么突然向打了6年多的對手“暗送秋波”?
美認可盟友搞接觸
《金融時報》的記者瓊·布尼在喀布爾發(fā)出的這篇報道看似平常,卻引起了廣泛關注。甚至有分析家認為,一個秘密正在慢慢揭開。
2007年12月26日,阿富汗政府突然對西方外交官表達了少有的憤怒。阿富汗政府驅(qū)逐了來自歐盟和聯(lián)合國的兩名高層外交官(其中一名是英國人,另一名是愛爾蘭人),要求他們在48小時內(nèi)離境。理由是這兩人曾在塔利班武裝活動猖獗的赫爾曼德省(位于阿富汗南部)與塔利班成員進行接觸。
2007年12月27日,一位美國官員對此卻表示,“應該有進行這種對話的余地”。
在此之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威廉·伍德也公開宣稱:兩位遭驅(qū)逐的外交官的舉動“有著絕對良好的動機”。這句話被《金融時報》解讀為伍德大使支持與塔利班接觸,但也只是支持與塔利班內(nèi)部一小部分試圖承認卡爾扎伊政府以及阿富汗憲法的人接觸,而與基地組織密切聯(lián)系的那部分人不在考慮之列。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并沒否認《金融時報》的這一看法。
2001年,美國發(fā)動了針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戰(zhàn)爭。此后,布什政府多次宣稱:絕不與該組織談判。這甚至被理解成美國的國策:因為塔利班勢力與“基地”組織同穿一條褲子,“基地”組織制造了“9·11”恐怖襲擊,那么美國對塔利班斬草除根就變得理所應當。這就是美國攻打阿富汗塔利班的理由。
早就開始接觸了?
要不是《金融時報》披露了美國大使的表態(tài),很多人也僅僅把兩位歐洲外交官與塔利班的接觸看成是一次“私人行動”,該媒體報道后,人們開始猜測,西方國家在與塔利班接觸的問題上是不是已達成默契?
英國是美國的反恐盟友,英國的媒體還挖掘到一些內(nèi)幕消息,稱英國情報機關軍情六處人員在今年夏天就與塔利班高級指揮官會晤,雙方共同出席阿富汗一些部落的“長老會議”,并借此進行對話。
就在幾個星期前,英國首相布朗還曾對議會承諾,英國不會與塔利班談判。這次,美國高級官員“力挺”被驅(qū)逐的歐洲外交官,更讓“美歐默契說”甚囂塵上。
美國盟友怨言多
其實,美國與塔利班的不接觸政策早已讓盟友們很不滿——戰(zhàn)場上主要是盟友的軍人拼死拼活,可現(xiàn)在的塔利班卻越來越難收拾。歐洲外交界認為,該進行談判桌上的對話了。
不久前,布什在記者會上曾表示——擔心西方盟友對阿富汗局勢感到“厭倦”,他稱美國將尋求一個政策,那就是“使盟友們意識到雙方在阿富汗政策上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這句話被外界理解為美國正在尋求“阿富汗新政”。
卡爾扎伊其實也在尋求突破,他的政府實際上只能控制首都喀布爾以及周圍的一些地區(qū),塔利班仍是該國的“獨立王國”。因此如何與塔利班接觸并達成權力妥協(xié)對他來講尤為重要?栐磷罱诮邮蹸NN采訪時,還抱怨他想與塔利班舉行“嚴肅的和平談判”的意圖被美國“喊!绷。
《金融時報》還稱,伍德大使在被問到美國與塔利班接觸的問題時,僅僅含糊地表示:“我從來沒聽說任何級別的談判在公開場合進行!睕]“公開進行”,是不是說明正在“秘密進行”,外交官的措辭確實耐人尋味!督鹑跁r報》就據(jù)此認為,美國正在向塔利班“暗送秋波”。
貝·布托死后變數(shù)多
最近半個月內(nèi),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的領導人接連訪問阿富汗,“實地考察”當?shù)鼐謩荩@三國的口徑是支持美國反恐,繼續(xù)駐軍阿富汗。
歐洲與塔利班的“私下接觸”為西方破解阿富汗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不過,貝·布托之死可能會堵死這條路。
在伍德大使發(fā)表“接觸談話”的第二天,貝·布托就死了。巴基斯坦政府是美國在南亞最重要的反恐伙伴,在巴國內(nèi)局勢不明朗的形勢下,美國在處理塔利班問題時將面臨太多變數(shù)。筆者估計,美國接下來得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決定是否與塔利班正面接觸。(來源:青年參考 文/范新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