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輸署四月二十四日表示,天星小輪的兩條航線加價申請仍在審批之中。尖沙咀至中環(huán)及尖沙咀至灣仔的渡輪,加價幅度為百分之十三及百分之四十一,并會劃分平日及假日收費。 中新社發(fā) 洪少葵 攝
|
香港運輸署四月二十四日表示,天星小輪的兩條航線加價申請仍在審批之中。尖沙咀至中環(huán)及尖沙咀至灣仔的渡輪,加價幅度為百分之十三及百分之四十一,并會劃分平日及假日收費。 中新社發(fā) 洪少葵 攝
|
中新社香港八月二十三日電 題:渡輪穿梭維港繁忙景象不再
作者 張鶴群
盛夏的午后,香港維多利亞港,船只十分稀少,只有兩、三艘乘載著少量乘客的渡海小輪,伴隨著和緩的海風,來往香港島和九龍地區(qū)。此情景不禁使人感嘆時代的變遷,這個曾經(jīng)被小輪雄霸的海港已今非昔比。
曾經(jīng)是渡海主要交通工具
在香港還沒有地鐵和海底隧道的日子,渡海小輪曾經(jīng)是市民渡海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小輪碼頭遍布維港兩岸,在離島與新界的諸多地方,也都設有碼頭,市民乘輪便可溝通港島、九龍、新界與離島。
昔日的早上,大批上班上課的市民趕到碼頭,碼頭內(nèi)外人山人海,售賣報紙、早餐的商戶也忙得不亦樂乎。一些兼營汽車渡海輪的碼頭更被車輛擠得水泄不通,車水馬龍是常見的情景。
每班小輪都擠滿乘客,他們或看報紙,或在小賣部購買既便宜又美味的方便面和奶茶當早餐。小輪到岸,數(shù)百乘客在跳板放下后魚貫而出,蔚為壯觀。
香港昔日的渡輪主要由油麻地小輪和天星小輪公司營辦,繁盛時期,港內(nèi)外小輪航線接近二十條。
海底隧道通車 小輪依然興盛
一九七二年,紅磡海底隧道通車,市民來往維港兩岸的選擇多了。雖然如此,由于渡輪票價便宜,班次頻密,乘客量并沒有降低。
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jīng)濟起飛,市民消費力增強,假期到離島旅游的港人多了,港外線的乘客量有所增加,專營港外航線的油麻地小輪開始建造三層豪華渡輪。
七、八十年代,香港旅游業(yè)開始興旺,外國旅客到訪香港坐渡輪看維港景色成為首選,其中,天星小輪最受旅客歡迎。
立體交通網(wǎng)形成 分流客源
到了九十年代,小輪市場開始萎縮,分析原因,首先是便捷的交通體系的形成。地下鐵路、海底隧道、跨海大橋的建成,使小輪的客源分散。
其次,香港沿岸地區(qū)近年大規(guī)模填海,佐敦道、大角嘴等碼頭因此被拆除,紅磡碼頭和中環(huán)碼頭被遷移到交通不便的地方,客源大減。
油價高企 使小輪命運多舛
近十年,小輪公司相繼放棄專營權(quán),歷史悠久的油麻地小輪于二零零一年一月停辦客運業(yè)務,航線交由新世界渡輪集團營運。
今年的油價高企,更令小輪經(jīng)營雪上加霜,小輪公司投標繼續(xù)營運航線的意欲不大。天星小輪為了保持盈利,紅磡至中環(huán)和灣仔的航線在不到十年間加價接近兩倍多,可惜仍未能挽救頹勢。
小輪經(jīng)營的環(huán)境越來越艱難,往日碼頭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正逐漸情景已成為過去。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