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码视频二三区,一级毛片直接看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法治新聞

中國警方紛紛“織圍脖” 粉絲期待“少官腔”(2)

2010年07月14日 04:13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公安微博關注誰?

  關注同行及媒體人

  7月13日,記者瀏覽廣東省公安廳的微博“平安南粵”發(fā)現(xiàn),該微博粉絲達12432個,關注對象246個。

  在“平安南粵”及廣東各縣市公安微博所關注的對象中,能辨明身份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廣東省各市縣公安局的微博,另一類則是媒體人士及媒體的官方微博。

  記者瀏覽發(fā)現(xiàn),相當部分公安微博并不太關注別人。也有部分公安微博,更關注本地網民聲音。

  珠海市公安局公共關系科副科長白志剛選擇的關注對象主要是本地網民,“發(fā)言比較多,一些有代表性的微博都會關注,各行各業(yè)都有,現(xiàn)在他們關注的對象已有1041人!

  7月13日,深圳市公安局的微博“深圳公安”的粉絲有2893個,其主動關注者1019個。被“深圳公安”關注的微博,絕大部分IP都在深圳。

  廣東省公安廳政務網站管理科科長劉博說,不僅網友關注微博上的信息,上級領導也非常關注,除了重大信息隨時上報外,網絡管理科每兩周要統(tǒng)計分析一次網民留言評論情況,形成詳細的報告供領導和各業(yè)務部門決策參考。

  “網民上公安微博不是看熱鬧的,而是想解決問題的!睆V東省公安廳宣傳處處長鄧建偉說,公安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機制,不管是投訴還是舉報,都有部門跟進處理,根據不同問題有24小時、7天、1個月三種答復機制。

  作為公安個人開通的微博,其關注對象比較隨意。安徽阜陽交警王鵬的微博,雖已開通大半年,他關注的微博只有30個,不少是其他警員以個人名義開通的微博,如“民警老槍”等。

  粉絲如何反饋?

  “公安微博為何板著臉”

  在采訪中,廣東警方有關人士表示,警察常被認為刻板,而公安微博就是要為警察去符號化。不過,即便開了微博,還有不少地方公安還板著面孔。

  廣東封開縣公安微薄“平安封開”,自4月2日開通起至7月12日發(fā)布的微博,基本都是該縣公安工作簡報。除板著臉不斷發(fā)工作簡報,有些公安微薄還打著官腔。

  廣東省公安廳宣傳處負責人說,部分公安微博內容“官味”、“宣傳味”太濃,達不到預期的公關和溝通效果。目前,公安廳正在訓練微博值班民警“說話有街坊味”,公安廳還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安微博管理工作的意見》。

  在廣東省公安廳政務網絡管理科,現(xiàn)有兩名民警和15名文職人員,負責微博“平安南粵”上一般內容的回復和發(fā)布。該廳的政務網站管理科人員就可辦理,如果涉及新聞通稿,則按該廳的《新聞管理規(guī)定》辦理。

  各地公安局的管理與此類似。

  珠海市公安局公共關系科副科長白志剛說,局里有7名維護網絡的警察,其中4人是網絡編輯,管理微博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微博的發(fā)布也有審核程序,一般的消息由他審核,“也就是將一些生硬的語言轉化為平和的語言。對于一些案件的發(fā)布,則需要按程序逐級上報審核!

  廣東省公安廳政務網站管理科科長劉博表示,本著實事求是和善意溝通的態(tài)度,不隨意刪帖,未經調查核實不隨意表態(tài)和發(fā)表意見。

  “網絡問政容忍很重要。”珠海市公安局公共關系科副科長白志剛說,到目前他們只刪除過一些商業(yè)廣告,沒有刪過任何批評意見。

  - 觀點

  “法院和檢察院也應開微博”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稱,聽民意有助化解矛盾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安開微博,是對“110”一個很好補充。110只是簡單接警,但微博可讓公安更深入了解復雜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矛盾。

  汪玉凱指出,公安部門開微博與一般政府部門開微博意義很不一樣。公安部門與民眾安全直接相關,民眾更希望了解公安部門工作運轉,通過微博這樣一個迥異于官方文件的民間形式,溝通和交流將更便捷。

  汪玉凱認為,目前司法不公的問題比較突出,法院和檢察院尤其是法院,也應利用網絡微博,揭開神秘面紗,多傾聽民眾聲音,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

  不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認為,公安微博直播特殊案件現(xiàn)場也應謹慎。他介紹,俄羅斯警方曾電視直播劫持人質案。因劫持人質者也看到直播,導致警方行動失敗。

  “公安微博運轉好了,能一定程度解決社會矛盾。如果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廢,可能會引起民眾的不滿!蓖粲駝P說。

  □本報記者 褚朝新 錢昊平 北京報道

參與互動(0)
【編輯:唐偉杰】
    ----- 法治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