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上海7月24日電(徐云 正中華 鄭瑩瑩)上海浦東迎世博的日子里,有一支特別的隊伍、克服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踐行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他們是堅持了九年之久的浦東東明社區(qū)聾啞人文明勸導(dǎo)志愿者。每周一到五,從早上七點半開始,在浦東新區(qū)東明路街道凌兆新村公交終點站便能看到一隊身穿紅馬夾、頭戴小紅帽、手佩綠袖章的老人。他們站立在84路、583路候車亭和車門旁,揮舞著小紅旗,維護乘車秩序。有乘客把煙頭丟在地上,“小紅旗”立即湊上前來,對著煙頭連連擺手。
84歲高齡的陳英是這支聾人文明勸導(dǎo)志愿者隊伍的“領(lǐng)頭人”。 一個長期在殘聯(lián)部門工作如今“退而不休”的“孤老太”,怎么會帶領(lǐng)一群聾人在公交站點“上崗”呢?
原來,浦東新區(qū)文明勸導(dǎo)志愿者服務(wù)大隊剛成立時,街道聾人協(xié)會負責(zé)人向街道志愿者協(xié)會提出,想帶著聾人朋友一起“包干”一個站點。“汽車喇叭都聽不見,放在車流人流集中的公交車站怎么讓人放心?”協(xié)會副秘書長田世軍沒想到,自己出于安全考慮婉拒聾人朋友的熱心,卻招來他們“強烈抗議”,“翻譯”陳英老太等代表大伙到新區(qū)文明辦、新區(qū)志愿者協(xié)會等部門“告狀”。最終,他們爭取到在凌兆新村公交終點站“上崗”的機會,街道則請相關(guān)車隊在他們“上崗”的地點安裝了安全護欄,凌兆新村終點站擁有84路、583路、632路和986路4條公交線,。
于是,每天早上七點半,陳英都會準時出現(xiàn)在84路終點站臺,把隨身攜帶的布包往欄桿上一扎,再用手帕擦擦臉上的汗水,舉著旗子加入志愿者隊伍中,盡心為來候車的乘客和過往的行人提供幫助。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陳阿婆。“陳阿婆,今天這么熱您還來,最近好像天天看到您!”“我來幫他們翻譯翻譯,碰上問路的免得耽誤人家時間。”“陳阿婆,您住哪里?”“我住在盧灣區(qū),過來兩部車,很方便的!薄翱赡@么大年紀了,不累嗎?”“不累不累,交通蠻方便的。”陳英沒有華麗的語言,高調(diào)的口號,只有最質(zhì)樸的心意。其實盧灣區(qū)到東明,隔著黃浦江,沒有地鐵線,九點之前不能享受免乘補貼,84歲高齡的老人每天要頂著烈日換乘兩部公交車,卻心系著志愿工作,口贊著交通方便……
老田難忘這支隊伍正式成立的那一天,首批28位聾人注冊志愿者接過自己的紅馬甲、小紅帽時都站得筆挺、兩只手舉到胸前,“這是我經(jīng)歷的最莊嚴的交接儀式了,他們真的很珍惜這個機會!
如今,每天清晨七點到八點,84路終點站的橙色馬甲、紅帽子已成為一道固定標志,越來越多的市民想要問路時會首先想到求助于志愿者而不是交警。大家覺得志愿者親切,并且志愿者就在每個人的身邊。筆者不只一次看到,有人特意從很遠的地方走來,向統(tǒng)一著裝的志愿者詢問道路。然而84路終點站的志愿者隊伍全部由聾啞人組成,當被路人問路時不由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他們胸口佩掛的牌子也僅限于為奉勸行人亂扔垃圾行為而得到理解時的“謝謝配合”四個字,雖然問題不難解決,車站等車人會幫著志愿們回答,問路者也經(jīng)常滿意而去。然而對于志愿服務(wù)行業(yè)的規(guī)范來說,卻不是那么完璧無暇吧。
阿婆情系著東明、情系著世博、情系著聾啞人、情系著志愿者事業(yè)。東明路街道一直很想為陳阿婆做些什么,曾經(jīng)提出要為她在東明租一套住房,以免卻她周車勞頓之苦,或是一星期只來一次,她都婉言謝絕,就連一張小小的公交卡也斷然不肯接受。她說:“我有退休工資,我也還有力氣跑,我不要給黨和政府添麻煩。”(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