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我們如今看到的事實,或許在未來很多年里,會當成很好玩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保準他們聽得很興奮,全民運動發(fā)展到今天,演變成為都去買房子,這是今天最為時髦的一件事。老朋友見面,談不了三句話,就開始說到炒房的話題上,似乎不買房子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而你要是在租房呢,那就更不好意思了,因為那無疑是在向朋友承認:我能力不如你。
但社會學家卻對這樣的現象提出了辛辣的批評,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于長江說:“認為買房子天經地義,全世界只有中國是這樣”。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又在深圳生活了5年的于長江,現在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賃住房里,他在北京也只有一套30來平方米的福利房,所以,他對“租房”和“買房”的看法似乎更值得聽一聽。
記者:我們采訪到一些非常個別的現象,一些人只租房不買房,但只是個案,并不代表時下的主旋律,對這樣的現象你怎么評價?
于長江:人們只愿意買房,其實并不是一個天經地義的、必然的事情,只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社會現象,其實并不反映社會常態(tài)。比如回到20年前,沒有人買房,城里人租公房,農村人自己蓋房。從國際上看,大部分國家,個人租房或者買房,都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并不存在最終一定要買房的必然性。認為買房天經地義,只有中國。
記者:哪些因素促成我們現在的“全民買房”風潮?
于長江:之所以全民買房,我認為有3個原因,一是傳統消費觀念,就是中國人對家的概念;二是因為民眾認為社會的穩(wěn)定性不夠,安全感缺乏;三是我們沒有建立一個安全、完善、規(guī)范的租賃市場。其中,安全感缺乏主要來源于我們的社會保障不足,醫(yī)療、教育、社會保險等等,這些保障不夠,讓人們對未來沒有安全感。同時,國家對私產的保護大過對于租房的保護,使得人們對于租房普遍缺乏信任。買房和租房的不同之處就在于,買房可以讓你獲得對房屋的支配權,獲得滿足感和穩(wěn)定感,但全民買房,卻恰恰反襯出我們國家整個社會的“浮萍”和“移民”心態(tài),雖然有收入,但是對未來沒有安全感,沒有穩(wěn)定感,所以一定要買房。
記者:現在人們普遍說不出來的心情似乎是:你要是一直在租房子,別人會覺得你沒有能力。
于長江:在中國當下,這個判斷的確是這樣,房子正在成為消費者的優(yōu)先選擇,成了評價個體的尺度,變成了地位的象征,財富的炫耀。現在只要收入達到,一定會買房子,收入勉強達到,撐著也要買。中國只有極少數人不買房,但是,反觀之,哪怕是中國有13億人都買房,也不能將之視為常態(tài),視它是合理的、必然的。這股買房的風潮更多只是反映出社會心態(tài)的不健康,從歷史上看,我們總是會這樣,比如“文革”時期跳忠字舞,改革開放初期搖呼啦圈,全國人民都在做一件事。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凡是鼓勵全民往一個方向走,只做一件事,這個社會便越不穩(wěn)定,它所解決的問題還不如引發(fā)的問題多。政策應該想辦法鼓勵社會多元化起來。
記者:像你說的引導租賃市場發(fā)展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渠道。
于長江:本來租房和買房應該成為互相平行的選擇,但在中國,卻成了一個互相促進的社會現象,它只是在跟著房地產市場上升或者下降,以至于它不能起到應有的平抑房價的作用。這在于我們的租賃市場非常不完善,你在國外能看到,一些人租房,也是會很認真地裝飾,但是在國內就很難,甚至沒有法律法規(guī)告訴你哪些能改動哪些不能改動;而且租賃市場也很不誠信,房東可以隨時改變租金而不受處罰,在國外,這是違法的。國家沒有真正去發(fā)展完善租賃市場,各個地方也只是一味地建設房地產買賣市場,所有的這些因素,導致人們對租房普遍缺乏安全感和穩(wěn)定性。所以,使得本來可以互相平行的市場,反倒變成了相互促進,你不買房但一定要租房,而你只要租房,將來你一定還要買房。租房的優(yōu)點現在一點也沒顯示出來,顯示出來的都是缺點。
記者:有什么建議可以紓緩目前的“全民買房”的風氣?
于長江:要是想讓租房和買房成為兩個并行的選擇,成為個體理性的、正常的、不被干擾的選擇,要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個體的自由化發(fā)展,不受家族的太多限制;二是租賃市場夠規(guī)范,有穩(wěn)定性。比如在歐美,個體在40歲之前很多是不想買房子的事情的,但沒有人覺得他有毛病,但在中國不行,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是要讓你“未老先衰”,你不買房,你會受到整個家族乃至社會風氣的壓力和制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