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久未聯絡的北京朋友告訴我他買房了,地點在東五環(huán)附近,70多平方米30多萬元,單價才4000多元,是經濟適用房。都說“長安居不易”,以我那朋友一個普通小白領,能在北京市區(qū)弄套房,真是件很幸福的事。經濟適用房給許多人帶來了幸福感。
日前,廣州市房管局局長謝曉丹透露,廣州正在研究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政策,符合條件的市民可以拿著補貼,到社會上買商品房。這對許多準備申請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市民來說,無疑是個好事,最起碼多了一個選擇,不用怕政府建設的房子不合自己心水。但筆者這里卻要說一句:且慢高興,因為這項政策還有許多法律和現實操作的難題有待厘清。
首先,補貼的錢性質難以界定。經濟適用房制度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實際上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幫助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解決基本的居住問題。如果從住房保障的角度,經濟適用房制度遠遠不比廉租房制度更好。經濟適用房制度導致的“權力尋租”問題屢禁不絕,一直廣為人們詬病,最近武漢的“六連號”事件又為之做了新的注腳。市民購買的經濟適用房實際是一種限制產權住房,如果要轉賣的時候一般要補齊地價,F在換成補錢,將來轉賣的時候這筆錢怎么退?房屋升值了,政府出的錢能否“分紅”?
其次,從操作上,這錢怎么補,補多少都是個難題。廣州目前市區(qū)商品房均價早已過萬,對于中低收入家庭來說,你得補多少錢他才買得起商品房?補少了,這項制度無異空中樓閣;補多了,納稅人不干了,“咁大只蛤蟆滿街跳”。從房管局透露的口風看,“補貼標準將按照區(qū)域而不同”,這問題更大了,同樣是困難戶,憑啥補貼標準不一樣。難道我“有錢”去買貴房子,反而享受的福利更多?
第三,把解決保障房的問題推給商品房市場存在巨大的風險。目前,廣州商品房市場供求吃緊,樓價節(jié)節(jié)攀升,市民意見很大。試想再有一大批手握巨額政府補貼的保障房買家殺入商品房市場,會是什么情景。本來保障房建設對調節(jié)樓價有很好的正面作用,比如,香港“八萬五居屋計劃”一出,香港樓價應聲而跌,在這個關鍵時候政府“自廢武功”,頗讓人不解。
保障房建設不單只關系中低收入家庭,而且事關商品房市場,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政府出臺新政策應慎之又慎。(李義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