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半年多以前的一篇長文中,分析了缺乏農村學生如何導致大學生素質的下降。今年春節(jié)前,農村大學生比例下降的報道遍布媒體。這使我不得不把這篇被“埋沒”的文章翻出來,希望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據(jù)《廣州日報》報道,目前城鄉(xiāng)大學生的比例分別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紀80年代,高校中農村生源還占30%以上。溫家寶總理也感慨道:“ 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xiàn)在不同了,農村學生的比重下降了。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新華社1月4日)
關于農村學生比例下降的后果,媒體多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討論,很少從效率的角度來著眼。實際上,中國的高等教育把農村學生排斥在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公平問題,而且還是大學生平均智商的下降,這最終傷害的是中國的競爭力。
中國對教育問題很少有量化的研究,許多事情只能憑直覺判斷。比如,根據(jù)我們的經驗,現(xiàn)在的大學生的成就比起三十年前那一代大學生簡直差得太多。三十年前大學剛剛恢復招生,許多考生在農村插隊,荒廢多年學業(yè),只能臨時抱佛腳應試,更多的考生則是根本沒有學業(yè)可荒廢,因為從小學起就趕上“文革”。記得我讀初一時,看連環(huán)畫都不看字,幾乎和文盲差不多。后來知道高考恢復,突擊兩年復習資料完事。這哪里算教育?即使進了大學,連基本的參考書都找不到。在如此貧乏的知識土壤中讀完大學的人,和下一代從小就進行“智力開發(fā)”的獨生子女怎么可能相比?但是,真論成材率,還是三十年前的那代大學生厲害。
為什么會如此?因為三十年前大學難考,進去的即使不是百里挑一,也是十里挑一。1979年在北京高考,你即使上最差的大學,也是27個里面取一個。這樣的選材率和今日的大學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使我想到了哈佛已故心理學家Richard J. Herrnstein和美國企業(yè)研究所的著名學者Charles Murray在1994年出版的關于智商研究的名著《鐘曲線:美國生活中的智商和階級結構》。該書有幾個重要結論:第一,智商是天生的;第二,智商和經濟背景社會階層沒有關系;第三,目前人類還沒有找到任何提高智商的辦法。教育固然可以開發(fā)既有智商中所蘊涵的潛能,比如把一個聰明的窮孩子培養(yǎng)成諾貝爾獎得主,但沒有證據(jù)表明教育可以提高智商。第四,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一直是固定的。
Charles Murray后來又進一步把這些結論在社會政策上進行演繹。他稱中等智商的人不應該上大學,也很難上得好大學。因為大學本身是社會精英的教育機構,智商達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從中受益。不過,他分析了美國大學20世紀的發(fā)展,指出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適齡青年有了上大學的機會,比如1900年時,美國的大學生僅占18-21歲人口中的4%,如今則有75%左右的高中畢業(yè)生能上大學。按說這會稀釋大學生的智商,但是從各種數(shù)據(jù)判斷,現(xiàn)在的大學生智商比一百年前要高。為什么呢?因為一百年前只有特權階層的子弟能上大學,絕大多數(shù)人根本無緣競爭。二戰(zhàn)后的《退伍軍人法案》支持退伍軍人的免費高等教育,于是有220萬退伍軍人走進大學,一時間,一半的大學生都是退伍軍人,出現(xiàn)了許多“大老粗”拖家?guī)Э诎徇M常春藤的現(xiàn)象。當時許多教授擔心,這些沒有教養(yǎng)的人會破壞哈佛耶魯?shù)让>⑽幕钠焚|。但令他們意外的是,這代粗人竟是常春藤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學生。二戰(zhàn)后這種平民化傾向有增無減,有色人種、婦女都擠進了大學。各種獎學金的設立,使窮人、外國人甚至非法移民也能上大學。這樣,大學選材面寬了,雖然不斷擴招,但是競爭力反而更高。過去的4%也許就是從5%的人口中選的,現(xiàn)在的75%則是從90%以上的人口中選的。這樣一來,現(xiàn)在的大學生的平均智商當然就高了。
由此,我們用一個簡單的計算就能看出中國大學“弱智”化的傾向:至2008年秋季入學,中國普通高校的毛入學率已達23%(據(jù)《廣州日報》),與三十年前27個考生中僅有一個能進大學的時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上世紀80年代大學的農村學生比例還在30%以上,現(xiàn)在則下降到了17.7%,而農村人口占了總人口的55%以上。也就是說,大部分農村人口被排斥在大學的升學競爭之外。用個簡化版的算數(shù)來演繹:如果這23%是在整個適齡人口中選拔,那么大學生就差不多是頂尖的23%的聰明人。如果這23%僅僅是在45%的城市人口中選拔,那么幾乎所有智商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城市青年都可以進大學。按Charles Murray的說法,這其中有很多人根本不是上大學的料。雖然現(xiàn)在中國大學中的農村學生比例還不是零,但按智商分布的理論推算,農村學生越少,大學生的選材面就越窄,平均智商也就越低。
可見,中國大學城鄉(xiāng)學生比例失調,早已不僅是個社會公平問題,而且是個效率問題。我們正在拋棄一大半人口中的那些高智商學生,并用城里智商相對低的學生充數(shù)。這就造成了中國大學的“弱智”化,直接影響未來中國的競爭力。所以,我們的高等教育政策,要有巨大的轉變。政府必須以撥款為杠桿,要求大學(特別是拿國家經費最多的一流大學)招收一定比例的農村學生。否則,中國一部分最好的大腦,就永遠會處于“休耕”狀態(tài)! (薛涌 作者系美國薩福克大學助理教授)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