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與清華之爭,說到底壓根兒不是什么“創(chuàng)世界一流大學”的學科之爭,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之戰(zhàn)。
常說北大人“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清華人“埋頭苦干,行勝于言”,但北大才子看不上清華的“太過現(xiàn)實,缺乏理想”,清華學人則對北大“眼高手低,空談誤國”深惡痛絕。同樣都坐擁一汪浪漫的名湖——未名湖與荷塘月色,為何兩校學子氣質卻大相徑庭?
這是因為,在瀲滟美景之外,湖,對于兩校學子的意義截然不同。北大的精神在未名湖之內,清華的精神在荷塘之外。
北大的同學習慣“天氣好的時候,就去未名湖畔讀書背單詞”;而清華的學生喜歡“天氣好的時候,就去圖書館上自習”。清華的這一點深為北大人看不上,譏之為“牛嚼牡丹”。
的確,對清華人來說看荷塘要“專程”去,而未名湖就仿佛北大人生活的一部分。
北大學生畢業(yè)后回憶起來,大學時代最美好的回憶多來自未名湖。但北大人因此說自己懂欣賞美,清華人可就笑了:“你們不就是學校太小,只有未名湖那一片有綠化嗎?我們從北宿舍到南主樓風景都很漂亮,一路騎車就一路欣賞了,都不需要特地去荷塘觀光!
在相當約5個故宮大小的清華校園中,古老的德國風格建筑掩映在一派蔥蘢綠意之中。站在標志性的清華圓頂大禮堂前,你望不到遐邇聞名的圖書館、水木清華、工字廳的身影,也不知道那么多的清華學子都藏身何處。
有一個橋段一直讓清華人說笑時帶著淡定的驕傲:“中關村修路,可以公然從北大里穿過去,卻只能繞著清華走!
兩校學生都普遍帶有濟世的理想主義,但截然不同。
北大人自覺不自覺就會常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而清華人嗤之以鼻。他們舉出清華的校訓之一“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試圖“糾正”鄰居的認識。比起在書齋里高談闊論,到基層或西部為祖國工作一輩子才是清華人最尊敬的。
但北大人認為這種“螺絲釘”的清華式理想正是“缺乏理想”:“如果誰都不出來啟迪民智,那我們的國家怎么辦?!”于是爭論又繞回了起點……
這也可能是清華人從政更有成就的原因,而北大人卻對此“不屑”。
“學術不是謀利和晉身的踏腳石,”北大人強調,“那些在媒體上不停露臉,學術上卻造詣不高的教授,在北大不會得到真正的尊敬。”
典型的北大人都有“孤傲”之氣,自認為是書呆子,如果不是跟自己在同一個層次的人,他就不屑于與之對話。他們至今仍受著五四及新文化運動的潛移默化,會將“德先生賽先生”掛在嘴上;而這會“雷焦”清華人。
“有人說我們迂腐,但我們不像理工學科那么容易要錢,一年就出一個項目成果!北贝髮W子帶著點清高,還添了一句,“我們就看不起你們這種人”。
這句話點燃了清華人的怒火:“說比做容易,你在那兒說所謂的大道理,就能改變社會嗎?還不如扎扎實實做好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