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出版的國家級核心期刊《文藝研究》刊發(fā)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長篇論文《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文章中,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讀書》雜志前主編汪暉寫于20多年前的博士論文《反抗絕望》,被指存在多處抄襲。王彬彬稱,他通過比對發(fā)現,汪暉的抄襲對象至少包括李澤厚的《中國現代思想史論》等5部中外專著,抄襲手法則包括“攪拌式”、“組裝式”、“掩耳盜鈴式”、“老老實實式”等。
汪暉希望此事由學術界自己來澄清。著名魯迅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昨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今天的學術標準來看,《反抗絕望》可能確實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規(guī)范的問題,但不能簡單稱之為剽竊。錢理群同時表示,該書的核心觀點應該是汪暉獨立思考的結果,汪暉對魯迅研究的貢獻不能否定。
>>王彬彬
意外發(fā)現抄襲問題
現年51歲的汪暉為江蘇揚州人,先后從揚州師院和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后,1985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著名文學史家唐弢先生,攻讀博士學位。
在《反抗絕望》的新版序言中,汪暉稱,該書寫于1986年至1987年間,1988年4月作為他的博士論文通過答辯。1990年,該書在臺灣出版繁體字版;1991年作為“文化:中國與世界”叢書之一種,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經修訂后作為“回望魯迅”叢書之一種,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彬彬所依據的,就是2000年版。
“魯迅研究是我個人的學術生涯的起點,這一點至今對我仍很重要!蓖魰熢谛掳嫘蜓灾羞@樣寫道。正是這部30余萬字的專著,奠定了他的學術地位。王彬彬把它稱作汪暉的“第一桶金”。
在魯迅研究領域,《反抗絕望》也是一部不容忽視的“名著”,自出版以來經常出現在中文系教師開給學生的書單中。用王彬彬的話說,該書“到今天甚至已經具有了‘經典’的性質”。
昨天上午,王彬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和汪暉并不認識,也沒有任何形式的交往和接觸,發(fā)現汪暉著作中問題的過程也頗為意外!皩W生做論文的時候經常會引用《反抗絕望》,我覺得有必要看一看,否則指導學生不方便,于是在去年暑假期間看的,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
他還說,去年10月份,他就把《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一文投給了《文藝研究》,編輯部非常謹慎,逐字核查后才決定發(fā)表。
王彬彬說,這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須以非常嚴肅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不希望此事成為一個鬧劇。
王彬彬說,在《反抗絕望》中,抄襲和剽竊的現象“很明顯”也“很嚴重”。他根據手頭的幾本書簡單比對后發(fā)現,汪暉的抄襲對象至少包括以下5部中外專著: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版);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美]勒文森《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美]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張汝倫《意義的探索》(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王彬彬將汪暉的抄襲手法歸為4類:
一是“攪拌式”:將他人的話與自己的話攪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將他人論述的次序做些調整,便作為自己的話登場;
二是“組裝式”:將別人書中不同場合說的話,組合在一起。一段話中,這幾句剽自這一頁,另幾句襲自離得很遠的一頁,然后作為自己的話示人;
三是“掩耳盜鈴式”:將別人的話原原本本地抄下來,或者抄錄時稍做文字上的調整,沒有冒號、沒有引號,但做一個注釋,讓讀者“參見”某某書;
四是“老老實實式”:一字不差地將別人的話抄下來,不攪拌、不組裝、不讓讀者“參見”。王彬彬說:“這是最老實的一種剽襲方式。其他幾種方式,一旦被發(fā)現,或許還可強作辯解。這第四種方式,可是毫無辯解余地,只得老老實實承認!
王彬彬說,在具體的抄襲過程中,有時是幾種方式結合起來的。
王彬彬從《反抗絕望》中摘取了12段文字,并與上述5部他人著作中的表述一一對照,以證明汪暉如何剽竊前人研究成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