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世界著名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東南大學大禮堂給眾多學子做了一場演講。講座結束后,針對學生問的“如何看待大陸的大學教育”這一問題,楊振寧表示從本科教育和社會貢獻這兩方面而言,即便是中國一般的高校都很成功!拔乙恢眻孕牛袊咝χ袊l(fā)展作出的貢獻,遠遠要比美國最好的高校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現(xiàn)代快報》10月31日)
雖然楊振寧在講座過程中,也提到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國外不少國家存在差距,但從去年在烏魯木齊說的“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到現(xiàn)在的中國高校對國家貢獻比美國大,給人的感覺就是:關于中國教育的好話似乎都給楊振寧一個人說光了。
其實,如何看待中國教育完全是他個人的自由,其說中國教育的好話并非毫無憑據(jù),問題的關鍵在于,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在公共場合對中國教育說一些有偏袒性色彩的話語,似乎有些不妥。
知識分子在享有種種“特殊待遇”的同時,就應該履行其公共的義務,站在公眾的立場,對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評議保持其應有的公共性及批判性。事實上,公眾對楊振寧所說的“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贊成的聲音寥寥,對其所說的“中國高校對中國發(fā)展作出的貢獻,遠遠要比美國最好的高校對美國作出的貢獻大”,則更是口水相向。
筆者認為,楊振寧之所以喜歡說中國教育的好話,主要是因為他本身是中國教育少數(shù)的既得利益者,無形之中成為中國教育正面的代言人。這或許正是當公眾抱怨中國大學教育收費過高、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一系列教育弊端,而楊振寧老先生卻高唱“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的根本原因吧。
筆者一直期待著,像楊振寧這樣的知識分子,在享有話語權的同時,能夠從公眾的利益及立場出發(fā),對現(xiàn)實問題多一些批判,少一點奉承和拍馬屁。這不僅是公共知識分子公共性及批判性的體現(xiàn),更是中國教育與公眾之大幸。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唐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