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wǎng)消息 (楚天都市報) 余人月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不再是傳言,北京大學8日晚正式對外公布了相關實施方案(11月9日《中國青年報》)!皩嵜扑]”作為招生自主制的一項改革,作了諸多設計,以防校長濫用推薦權而亂象叢生,但能否實現(xiàn)良好的初衷,卻值得推敲。
憑知名校長的推薦信便可獲得招生面試資格。這個前提本身就有對人才通道設置障礙之嫌。如果是夠格的學生,為什么不能自薦或是讓了解自己的老師推薦呢?而且,也不是隨便哪個中學校長都具有推薦資格。能推薦的校長須是在限定的省市內(nèi),書面申請后獲得北大的評審通過才行。具有推薦之便的就只能是那些近水樓臺的中學名校,也就是辦學條件、生源質量具有壟斷優(yōu)勢的重點中學。如此劃地為“推”,選材的不拘一格又體現(xiàn)在哪?
推薦權說白了,跟保送權一樣,勢必又成一些重點中學才享有的福利特權。具有推薦權的中學,越發(fā)受到家長學生的追捧,只會加劇“擇!睙。其后果與教育部新部長所倡導的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背道而馳。
只許經(jīng)過認定的優(yōu)質學校推薦,這種明顯帶有排他性甚至歧視性的取材標準,也與北大校長周其鳳所說的“高考狀元素質不一定高過農(nóng)村孩子”的思想背道而馳。周校長說,“不能一談到素質就是說唱歌好跳舞好,農(nóng)村的孩子吃苦耐勞,尊重別人,知道感恩,這是比會背一些詩歌,多解一道數(shù)學題更高的素質”。既如此,那些非名校的鄉(xiāng)下學生,如果具有更高的素質,為何就不能推薦?
當然,推薦的面太寬了,可能人力有限,顧不過來。但這種很小范圍內(nèi)的指定推薦權,跟特許經(jīng)營權沒有兩樣,人為剝奪了其它學校的推薦權,跟北大開放包容的精神背道而馳。
推薦制的初衷是廣攬英才,那就應摒棄門戶之見,面向全體考生,機會均等,而不是讓那些“富在路邊”的名校生優(yōu)先,而“窮在深山”者無人問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