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百家講壇》很紅的袁騰飛有兩個身份,其一,他是學生們的“最牛歷史老師”,其二,他是小說《柔福帝姬》的涉嫌抄襲者。第二個身份一旦坐實,第一個身份將危若累卵。所以,不能不說,《百家講壇》是個神奇的地方:原本無甚名頭的,忽然就成了“國學大師”;原本已然最牛的,忽然就有點千夫所指。
看似眾說紛紜的現(xiàn)狀,其中的關節(jié)是非不出兩個層面。第一,草根講史;第二,百家講壇。
先說草根講史。這輪風潮大體是從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掀起的,然后中國所有的朝代幾乎都被事兒事兒地講了一遍。這種講述顛覆了傳統(tǒng)歷史書的套路,轉而采取一種更平易近人的民間語言。當然,這樣的不嚴謹態(tài)度無論如何不入正經史家的法眼。但不可否認,它的確起到了普及歷史的作用。一直以來都不乏呼吁要民眾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的呼聲,好像我們的老百姓都特沒文化。實際上,只要看看以天涯“煮酒論史”板塊為代表的草根歷史論壇就能發(fā)現(xiàn),愛好、研究歷史的平頭百姓大有人在。大概專家高高在上,無暇也不屑往下看?反正,學院派和野狐禪,各有各的玩法。
但《百家講壇》讓涇渭不再那么分明。一直以來,上了這個節(jié)目的人都或多或少為人詬病。袁騰飛三尺講臺拿得下來,那是因為無論授課語言多么“飛”,但終究不離教學大綱的譜兒。不過上到百家講壇顯然還是有些別扭。且不說抄襲事件,只說那些被網友挑出來的史實錯,袁老師實在應該對這些硬傷采取“有則加勉”的積極態(tài)度,而非顧左右而言他。
其實要解決這種別扭也很容易,百家講壇只要把定位稍作調整就可以。與其遮遮掩掩捧出一些學術“超男超女”,不如干脆就直接改成“聊齋”,搞搞全民“史普”。只要別戲說、胡說,讓草根來講講歷史并不是壞事。哪怕100個觀眾中,有一個借此對歷史產生了興趣,能夠真正去嚴肅地學習、探究,就善莫大焉。張 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