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群體性舞弊的發(fā)現(xiàn),都要靠媒體暗中努力,那是不行的。異地交換的督察、自上而下的督察,就必不可少。從治本角度看,如何真正變應試教育為素質(zhì)教育,如何消除“一次性”帶來的“賭博性”?高考一年內(nèi)可多次應考,是一個值得認真探索的命題,它能避免一次性帶來的偶然性
光天化日之下,吉林松原高考公然舞弊情形觸目驚心:有考生的考卷當堂被后面的考生搶去抄襲,以至于答題卡也被撕壞;有教師賣高科技作弊器材,竟能獲利 80萬元;對于種種作弊行為,監(jiān)考老師則“不敢太深管”;更有甚者,可以花幾萬元“買”下整個考場,即買通監(jiān)考老師和同考場其他考生,以抄其試卷……(6 月10日《羊城晚報》)
如果不是媒體暗訪追蹤,松原的舞弊過了也就過了。普遍舞弊、公開半公開作弊,久而久之,就變成沒有恥感的“作弊文化”,取得很大的“社會認同”,導致作弊成癮且成風,這是很可怕的。
群體性舞弊通常都是“貓鼠同穴”,作弊老師與作弊學生同穿一條褲,而且還是緊身褲。作弊由個體行為變?yōu)橐粋考場、一所學校、一個地方的群體行為,而責任部門卻睜只眼閉只眼,那是因為只要不被發(fā)現(xiàn)不被曝光,俺這地方升學率就會比別處高,他們樂得高興呢。
中學生正經(jīng)讀書的話,那實在太苦太累,而競爭又是如此激烈,學習能力平平的若想順利升學,就會尋找旁門左道歪門邪道,作弊則成了不二捷徑。一次性的考試,一次性的投入,一次性的消費,一次性的冒險,一次性的投機……因為這種種一次性,使高考具備了“賭一把”的充足條件,促成了“賭作弊”叢生。
與一考定終身的現(xiàn)代高考相同,古代科舉是“一紙定成敗”,所以自有科考以來,種種作弊現(xiàn)象就源源不絕,奇招迭出。在上海的中國科舉博物館里,存有作弊用具“麻布坎肩夾帶”、“絲綢夾帶”等科舉文物,麻布坎肩中的紋理并不是麻線的痕跡,而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小字。
古代的科舉舞弊,跟今天的高考舞弊,本質(zhì)上沒有多少區(qū)別。如今的考試作弊,已經(jīng)形成了一條“地下產(chǎn)業(yè)鏈”,而且還是高科技產(chǎn)業(yè)鏈。據(jù)說那種不用耳朵的微型耳機,直接放入口腔即可感知聲音,而他人很難察覺。采用如此高科技的作弊手段,那還不個個必勝?可見從古代到現(xiàn)今,科技改變了設備,但并沒有改變?nèi)恕?
對群體性公然舞弊,如何標本兼治?從治標的角度看,嚴防嚴懲是必不可少的。這方面其實還不如過去,古代對科考作弊的防范、監(jiān)管微細嚴密,讓人嘆為觀止;千年科舉史,科場作弊與反作弊,如同一對雙胞胎,形影不離。舞弊被查出的考生要革除一生的功名,已考中的則取消名額,“執(zhí)送刑部問”甚至“禁錮終身”;考官沒有盡責導致考生“冒籍”、“冒名”成功,輕者降級調(diào)用,重者革職查辦;如果官員參與了舞弊,那么其家產(chǎn)全都抄沒入公,甚至流放、問斬。今天的情形可是 “寬松”多了。對群體性舞弊的發(fā)現(xiàn),都要靠媒體暗中努力,那是不行的。異地交換的督察、自上而下的督察,就必不可少。
從治本角度看,如何真正變應試教育為素質(zhì)教育,如何消除“一次性”帶來的“賭博性”?高考一年內(nèi)可多次應考,是一個值得認真探索的命題,它能避免一次性帶來的偶然性。徐迅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