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不少孩子身上缺乏重要而基本的能力,包括吃苦耐勞、寬容諒解、勇于承擔、與人分享以及心理承受力等。教育專家指出,這一切問題的背后是缺乏基本的責任心,而學校缺乏對學生的責任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然而,在目前高考為“一級指揮棒”的教育體系下,學校對學生道德教育和責任教育的實際落實效果很難盡如人意——
近日,重慶一家媒體公布的一份針對90后現(xiàn)狀的網(wǎng)絡調(diào)查問卷顯示,在參與調(diào)查的1200多名90后中,只有24.66%的人認為,社會責任感是成人最應當具有的素質(zhì),比例不到四分之一。對于青少年責任感缺失的討論再次引發(fā)社會關注,同時對于學校教育應重視責任教育的呼聲日益強烈。
我們的孩子怎么了
近兩年出現(xiàn)了所謂“啃老一族”,一些高中畢業(yè)甚至大學畢業(yè)的孩子,感覺找工作太難,干脆呆在家里整日吃喝玩樂,坐吃父母的“老本”。
而一些青少年缺失責任感,不僅表現(xiàn)為“啃老”,其人生觀、道德觀都讓人深感憂慮。
6月19日,北京大學生殖醫(yī)學與培訓中心教授李潭公布的有關青春期性調(diào)查報告中披露,超過七成的青少年認為,只要相愛就能發(fā)生性行為,“發(fā)生性關系后,約有百分之三十意外懷孕,必須做人工流產(chǎn)”。一時間,媒體嘩然,公眾嘩然。
而近日一篇名為《一個早熟90后女生的驚世語錄》的帖子更引起網(wǎng)友熱議,該女生稱:“靠工作養(yǎng)活不了人,就換個思維讓男人養(yǎng)活”!不少網(wǎng)友認為女孩生活觀和愛情觀出現(xiàn)“變異”和偏差,呼吁更多成年人了解年輕一代想法。有網(wǎng)友更直言不諱地指出其缺乏做人起碼的責任感。
當然還有嚴重的,據(jù)媒體報道,在升學、就業(yè)和情感等多重壓力下,個別學校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關系在急劇惡化。6月初,因欠同學3元錢久拖未還,曲靖市陸良縣炒鐵小學學生小王遭到同班4名同學毆打,最終不治身亡。至于死者欠下3元錢的說法卻有不同版本,有的說是作業(yè)本錢,有的說是該校存在學生賭博情況,死者欠的是賭債。僅2008年10月份,我國就連續(xù)發(fā)生3起惡性弒師事件。
媒體和社會公眾不約而同發(fā)出同樣的困惑,我們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全國十佳中學校長、山西省曲沃中學特級教師郭簃認為,這些問題背后折射出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當事人身上缺乏起碼的責任感,缺乏為人處事的基本道德底線。尤其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孩子大都正在或接受過正規(guī)學校教育,其中責任教育的缺失不容忽視。
責任教育缺失的背后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孩子看到父母工作勞累或生病卻無動于衷;碰上身邊同學朋友有困難需要幫助而表現(xiàn)麻木不仁;與父母很少主動溝通,長期“無語”等一系列“心理漠視 ”現(xiàn)象日益嚴重。不少孩子身上缺乏重要而基本的能力,包括吃苦耐勞、寬容諒解、勇于承擔、與人分享以及心理承受力等。
為什么會這樣?教育專家指出,這一切問題的背后是缺乏基本的責任心,而學校缺乏對學生的責任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環(huán)。
盡管2006年頒布的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高教育質(zhì)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zhì)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而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20條也明確提出,學校是進行系統(tǒng)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規(guī)定,要幫助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
然而,不少專家指出,在目前高考為“一級指揮棒”的教育體系下,學校對學生道德教育和責任教育的實際落實效果很難盡如人意。著名社會學家周孝正曾在一次發(fā)言中一針見血指出,不少名牌院校學生學歷與做人不成正比,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感,“甚至有些人博士畢業(yè)后才開始學做人!
著名教育學者高鋼曾直言不諱地發(fā)問,“我們是否考慮過究竟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擁有什么樣的道德水準的人?我們是否考慮過為孩子們設計一個行之有效的完整的道德教育體系?我們是否考慮過對孩子們進行道德教育所需要運用的方式和方法?我們是否考慮過當孩子們第一天坐進小學校的教室時,對他們進行的第一次道德教育應該從哪里開始?”
加強學校責任教育漸成共識
事實上,不少國家和教育屆人士已意識到學校責任教育的重要。
198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面向21世紀的教育”國際研討會主題確定為“學會關心”,呼吁道德關懷與道德責任。1998年10月,同樣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 “高素質(zhì)的畢業(yè)生和負責的公民”。而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興起品格教育。
我國2001年10月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應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tǒng)一,“引導每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各項義務,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2006年的新義務教育法中也將“四有”公民作為學校培養(yǎng)目標。
郭簃認為,“所謂四有公民,最基本的應該是有道德,而其基礎就是要有責任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研究員表示,學校和家長應該明白,能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畢竟是少數(shù),但每個孩子都需要面對生活!耙尯⒆觽円庾R到,生活的幸福感來自于愛心、責任感、協(xié)作能力等情感要素,而不只是掌握知識技能那么簡單,而這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反思!
那么學校究竟應該怎樣設計和建造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在道德教育和責任教育方面,應該思考哪些問題呢?
記者調(diào)查了解到,目前,實踐活動是各國學校進行責任教育的主要選擇。多數(shù)專家表示,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會活動,讓他們體會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責任關系,更有利于達到責任教育的目的。
高鋼認為,美國小學讓孩子們學會了愛,而到了中學,同情心和責任感則成為學校教育中強制性要求。這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郭簃指出,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只要學會做人,三百六十行哪行都能做好,人人都能成功,不單單是考上大學。要讓他們懂得,“只要擁有夢想,只要有責任心,即使去賣油條擺地攤也能成功! 本報記者 王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