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日本无码偷看亚洲爽图,欧美日韩一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張悟本的“茄子論”與“以意為醫(yī)”
2010年06月08日 14:16 來源:羊城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張悟本的“茄子養(yǎng)生論”之所以風行一時,主要是抓住了人們的意會推演心理———看,鍋里的茄子“很吸油”,那么,多吃生茄子就能吸收血液中的脂肪,進而減肥健身。其實,張悟本的“茄子養(yǎng)生論”并不算什么新騙術(shù),不過是古代“以意為醫(yī)”的翻版而已。

  古代醫(yī)學認為,袪病少不了醫(yī)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意念想象,故有“醫(yī)者意也”之說。典出《后漢書·郭玉傳》,郭玉對漢和帝說:“醫(y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針用巧,針至之間,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得言也!

  但到后來,“可得解而不得言”的“意”被隨意夸大,甚至將“由意達物”等同于“由意治病”、“以意用藥”,以致此術(shù)在民間神乎其神地流行。比如,遇到吐血者,醫(yī)者會開出陳墨止血的藥方,理由是墨色深,能蓋過血色,用其“意”止血除病。再比如秋天外感風寒,醫(yī)者會在藥中加幾片梧桐葉,取“一葉知秋”之“意 ”,驅(qū)趕病灶。

  史料載,較早對此提出質(zhì)疑的是宋代蘇軾,他在《東坡雜記》中曾舉例駁詰,說在乘船遇風涼患者的“丹砂、茯神諸藥中,加舵工多年手汗所漬處的舵牙割為末做藥引”,或在止汗劑麻黃根節(jié)藥中,“配上古竹扇為末服之(因竹扇能扇風祛汗)”,堪為笑料。

  民國時,魯迅父親周伯宜就遭遇過“以意為醫(yī)”者,被周作人記在《知堂回憶錄》中。說大約乙未年的春天,伯宜公突然狂吐鮮血。家人請來馮姓醫(yī)生———“穿了古銅色綢緞的夾袍,肥胖的臉總是醉醺醺的”,他說有一種“靈丹”,點在舌頭上面,可止吐血。因為“舌乃心之靈苗”,當“靈丹”的紅蓋過舌頭的紅時,就像從心里重新長出“靈苗”,寓意擺脫疾病,獲得新生。

  不過,周家人生怕“給那唯心的哲學所犧牲的了”,最終沒有請教馮醫(yī)生的“靈丹”,而是“將他送走完事了”。

  1896年10月,患肺結(jié)核久治不愈的伯宜公去世,年僅35歲。這促使魯迅立志學醫(yī),準備日后“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就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他于1902年東渡扶桑學日語,1904年入仙臺醫(yī)學學校就讀。周家兄弟不僅不信中醫(yī)“醫(yī)者意也”,魯迅甚至還說過“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騙子”之類極端的話。

  回望今天借媒介、書籍躥紅的張悟本“大師”,其忽悠水平,不知比當年的“馮姓醫(yī)生”高強多少倍,只可惜,浮躁的社會中少了一些魯迅式的清醒和拍案而起,故讓一根茄子、一把綠豆,亂了人心,誤了健康。

  林培

參與互動(0)
【編輯:蒲波】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