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爭“淫賊西門慶”源于道德“潰退”
山東省陽谷縣、臨清縣和安徽黃山三地爭奪西門慶故里。陽谷縣將建設“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游區(qū)建設項目”,復原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地點。臨清縣提出打造“西門慶旅游項目”,重修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等。而黃山則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fā)“西門慶故里”。(5月4日中國經濟周刊)
西門慶做為《水滸傳》和《金瓶梅》兩大名著中的代表人物,歷史上有沒有其人另當別論,但其臭名昭著卻任誰都不會否認。在時下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一些地方政府不怕公眾反感和唾罵,專門從歷史上“揀拾”起最骯臟和丑陋的流氓角色來達到弘揚本地旅游經濟的目的,當然有扭曲的政績觀和不當的發(fā)展思維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源于社會道德的一再失守和潰退所致。
筆者想問的是,放在數十年前,地方政府敢不敢冒這種天下之大不韙?再退一步講,放在前數十年前,如果有哪一名官員敢如此明晃晃地打著西門慶的幌子去搞旅游、搞開發(fā),會不會被社會公眾唾罵死?而時下一些地方官員敢于“明正言順”地舉著被世人痛斥和唾罵的“反面角色”來搞開發(fā),說到底還是社會公眾的道德容忍度在提高,社會公眾有關社會道德的防線也在逐步降低。這也正是一些地方政府屢屢敢于沖撞社會道德底線的真正原因。
西門慶是一個淫棍角色,西門慶角色“被寬容”,其實反映出來的是時下社會對“西門慶現象”的寬容。在西門慶角色的描寫中,他與有夫之婦的勾搭成奸,是不是與時下被人寬容的“婚外戀”一致?他通過雄厚的家庭背景和財力支撐,搞出大量的男女不正當關系來,是不是與社會上已極廣泛的富人“包二奶”、養(yǎng)情婦一般無二?在現實社會中像潘金蓮那樣嫌貧愛富而“紅杏出墻”的又有多少?而類似的社會丑惡現象在時下社會,不但得不到社會道德的糾治和痛斥,反而成為人們“笑貧不笑娼”的理由。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版“西門慶”都能夠容忍,對于一些地方官員借“西門慶”發(fā)財,當然也就不會敏感。總之,客觀情況就是——社會公德和道德底線步步后退,而個別地方官員“緊緊跟進”。這正是一些地方政府樂于打“西門慶”牌,但卻依然不會觸動“眾怒”的根源。
一些地方官員扭曲的政績觀和不擇手段的搞開發(fā),的確該罵,但透過現象看本質,西門慶被熱炒,根子還是社會道德產生了“病態(tài)”,對于一些原本應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鼓不起狠打的勇氣。對于一些違背人倫和道德的丑惡事例,不但鼓不起駁斥和痛斥的決心和勇氣,反而有部分社會群體主動“參與”。一方面是利益驅使,但另一方面見證的正是我們社會道德的退守和潰敗。
西門慶故里被熱炒,只會是社會“病態(tài)”的一個縮影,不會有其它。(畢曉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