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Ⅰ號”身世之謎猜想
在深邃蔚藍的海底,“南澳Ⅰ號”已經沉睡了400余年,數日之后它所搭載的文物將露出真容,然而縈繞在這艘古船的謎團還遠未結束,它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為何沉沒在南澳海域?
在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南澳Ⅰ號”相關專家提出了數種觀點。有專家論定,通過對比非洲和“南澳Ⅰ號”所搭載的文物,有望證明當時明朝商船經常性前往非洲。此外,有專家大膽設想,鑒于“南澳Ⅰ號”約在明朝萬歷年間沉沒,而當時中國實行海禁政策,推斷“南澳Ⅰ號”可能是走私船。
[觀點1]
明朝商船或經常前往非洲
黃迎濤介紹,在非洲的肯尼亞海濱小鎮(zhèn)曼布魯伊有一個穆斯林古墓,墓塔上鑲嵌著幾個中國瓷盤作為裝飾,其中有一個單鳳博古紋盤跟“南澳Ⅰ號”上發(fā)現的明代青花單鳳博古紋盤幾乎一模一樣,都是江西景德鎮(zhèn)窯的產品。黃迎濤認為,這對研究“南澳Ⅰ號”航線和目的地提供了重要研究線索。
黃迎濤表示,兩件瓷器的相同或極其相似至少可以說明,同一年代、同一窯口生產的瓷器曾經搭乘輪船從中國遠赴重洋到達了非洲,而且肯尼亞不一定是船隊航行的終點,很有可能是航線中停泊的地點之一。
黃迎濤認為,如果這一線索能夠進一步證實,意味著中國商船在明代晚期已經能經常性地抵達非洲東岸。
[觀點2]
“南澳Ⅰ號”或是走私船
根據此前船上所載瓷器年代推斷,沉船極有可能是明朝萬歷年間沉沒。然而,當時中國實行海禁,“南澳Ⅰ號”正常情況下難以出海,到底誰錯了呢?
黃迎濤認為,瓷器的年代更能直接推測“南澳Ⅰ號”所處時期,他更傾向于“南澳Ⅰ號”確為明朝萬歷年間船只的推斷。至于當時的海禁政策下,為何還能出現這樣一艘沉沒的外貿船只,推測“南澳Ⅰ號”在當時是一艘走私船。因為中國瓷器在海外貿易中有巨大利益,海禁政策并不能完全杜絕民間的對外貿易。
汕頭大學教授隗芾亦認同“南澳Ⅰ號”為明萬歷早期船只,認為在萬歷早期海禁的政策下,明朝當時仍留有個別專門對外貿易的港口,船只的結構也許成為推測其是否是走私船的重要判斷依據。根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如果船只為3桅,則作為官方貿易的船只可能性較大。如果船只僅為兩桅,其民間走私船的可能大一點。
此外,在“南澳Ⅰ號”發(fā)掘處還發(fā)現了宋、元時期的瓷器。對此,黃迎濤表示,這些宋、元時期的瓷器經證實并非來自“南澳Ⅰ號”,附近沉船也不止一艘,說明這塊海域自古以來便是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
晨報特派記者 姜 鵬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