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海巖,新華社高級編輯、新華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曾出版新聞作品集《聆聽的筆》、散文隨筆集《走讀時光》、人物傳記評述《法拉奇向世界投不信任票》以及時政圖書《中國的精神記憶:2008沉思錄》等。2010年的春天,由他編著的《王光美私人相冊》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既是”私人相冊”,就說明了那些照片具有鮮為人知的私密性。這本關于共和國第一任國家主席夫人王光美的私人相冊,收集了410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均為首次面世,輔之十余萬字的文字介紹,這本書記述的是一位風雨兼程的傳奇女性,也是一位端莊慈愛的非凡母親。
這本書是如何隆重推出,并為社會廣為關注的,成為本報記者探尋的謎底。
解析
《王光美私人相冊》
羅海巖第一次接觸王光美之子劉源,是在大約15年前。那一年,作為新華社記者的羅海巖同時任武警水電部隊政委的劉源一行幾人同時赴藏,采訪這支部隊在西藏建設的幾座電站。在蜿蜒的雅魯藏布江邊,有一次羅海巖對劉源說:“您的父親劉少奇是屬于這個國家和黨的財產(chǎn),人們耳熟能詳,但你的母親家族卻鮮為人知,同樣讓人扼腕生嘆,應該寫出來才好!眲⒃葱χ卮穑骸拔夷挠锌臻e啊,你不正可以寫嗎?”這次談話,像顆種子埋在羅海巖的心里。
2006年10月13日凌晨,共和國第一任國家主席夫人、85歲的王光美逝世。得知消息后,羅海巖和同事趕到北京305醫(yī)院為王光美專設的靈堂進行吊唁。305醫(yī)院與中南海一路之隔,望著長長的紅墻,羅海巖感慨萬千:作為一位紅色的“貴族”,王光美從生到死,輾轉(zhuǎn)紅墻內(nèi)外,這一生,她跌宕起伏,交錯在政治的漩渦里,但她用寬廣博大的胸懷接納著命運的安排。這傳奇的一生,又為多少人所感懷和沉思。
送別王光美后不久,她的子女在整理其遺物時,收集了七百二十多張照片。劉源讓羅海巖去看看,他說:“我信得過你,你看這些照片怎么用一下才好?”這些照片,絕大多數(shù)沒有對外公布過,被王光美精心收藏,保存得很好,特別是王光美父母的照片、王光美家的家譜,歷經(jīng)百年,更顯珍貴。這些照片體現(xiàn)了王光美為人低調(diào)的特點,因為一直以來,尤其是1979年被平反后,除了劉少奇,王光美絕少宣傳自己。
面對這些泛黃的老照片,羅海巖精心篩選了其中的四百一十多張,鄭重地打了一張收條,然后將它們鎖在辦公室的保險柜里。他請細心的美編們用酒精將這些照片認真擦洗后復制,然后悉數(shù)翻拍,刻錄成光盤。同時醞釀著這本書稿的架構(gòu)。
王光美的幾個孩子們也在出謀劃策,不時向羅海巖提出具體的意見。比如,關于書的封面應該使用什么照片的問題,就選之又選,最后,按照其女兒劉亭亭的意思,選擇了王光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張照片。她認為這是母親最好的照片之一。同時,另一個女兒劉小小精心選擇了一張王光美家老宅院的照片。那是位于北京舊刑部街28號的房子,王光美就出生在這里。三進三出的大院子,共有四十多間房屋。1959年北京長安街改造時,王光美將房子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正是在這個地方后來建起了宏偉的北京民族文化宮。
歷時二年多,羅海巖終于完成初稿,并將之送交中央文獻研究室審定。到今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王光美私人相冊》正式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了。而此前一個多月,王光美的骨灰也正式安葬在湖南劉少奇的故鄉(xiāng)。
快報記者 張榮
圖片均選自《王光美私人相冊》一書
上世紀60年代初,王光美陪同劉少奇去印尼訪問回國后,收到了印尼總統(tǒng)蘇加諾送來的一幅和其夫人的合影照。按照外交禮儀,王光美和劉少奇到了北京中國照相館也拍了一張合影回贈。同時,王光美也拍下了這幅單人照。在當時政治掛帥的社會里,王光美典雅、賢淑的形象,給色彩單調(diào)的中國帶來了幾絲溫馨,泱泱大國紅色夫人的優(yōu)美風度更是讓中國人深感自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