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是如此,人何以堪。”3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動情地講起了元代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分居海峽兩地的故事,并期望這幅傳世名作的前后半段,能早日共同展出實現(xiàn)“團圓”。此事令《富春山居圖》在兩岸民眾和媒體當中的關注度急速飆升,溫總理的講話將被列入浙江省博物館館藏《富春山居圖》的新版解說詞中。
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日前在臺灣表示,歡迎藏于浙江省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到臺北故宮展出,但藏于臺北故宮的后半段來內(nèi)地展出,則“還需進一步溝通”。
日前,記者隨廣東話劇院《與妻書》劇組赴臺灣巡演期間,幾經(jīng)周折終于爭取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的獨家專訪。在專訪中,周院長明確表示,臺北故宮對于館藏藏品赴內(nèi)地展覽后能否返回臺灣存有疑慮,而且多次提到除非大陸通過“司法免扣押”,否則《富春山居圖》無法在京展出,短期內(nèi)溫總理的希望, 以及兩岸人民的心聲,還難以變成現(xiàn)實。《富春山居圖》目前收藏在臺北故宮的庫房里,每4年會展出一次,下一次在臺灣展出時間預計會在2012年。
雖然在這幅作品的合作問題上遇到了不小阻礙,不過,兩地故宮自去年首次聯(lián)合舉辦“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之后,沒有停下交流溝通的步伐。記者獲悉,今年10月北京故宮將推出永樂宣德展,并舉辦兩岸故宮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氨本┕蕦m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兩岸故宮可以在很多方面優(yōu)勢互補。”周功鑫的這句話讓人感受到一絲溫暖,也似乎看到了更多希望。
香港展出也有困難
記者:溫家寶總理日前向中外記者表達了希望分割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盡快“合璧”的愿望。而據(jù)臺灣媒體報道,您曾表示,《富春山居圖》若要實現(xiàn)“合二為一”,目前存在“司法和技術上”的障礙。還有消息稱2012年,《剩山圖》和《無用師卷》有望以特展形式在臺北故宮公開展覽,您認為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周功鑫:兩岸故宮在交流中涉及的名稱及“司法免扣押”條款問題,的確不是兩個博物院就能解決的,要看兩岸關系下一步發(fā)展而定。就目前條件下,大陸專門通過“司法免扣押”文物條款是不現(xiàn)實的。至于2012年《富春山居圖》能不能合二為一,這個我不能保證,要看大陸的司法部門態(tài)度如何。如果溫總理本人來臺北,我們隨時熱烈歡迎溫總理的到來。
記者:您的意思是,即便內(nèi)地有關主管部門對于《富春山居圖》予以“特批”,承諾保障貴院文物赴內(nèi)地交流時“完璧歸趙”,還是沒有可能在北京看到原作全貌么?
周功鑫:沒有,畢竟行政和司法是兩個獨立的部門,一切都要走法律程序,法院可以不通過中央政府機構(gòu)而直接處理這些文物,所以僅憑中央的承諾還不行,除非大陸實行“司法免扣押”。全世界范圍內(nèi)有幾個國家已通過了這項法律,比如法國、美國、德國、奧地利等。
記者:文物交流是雙向的,有人曾建議,為了公平起見,兩岸文物都拿到香港展出。您覺得這個折中的辦法是否可行?
周功鑫:不行。因為就目前情況來看,不是由我一個人態(tài)度決定的,香港沒有司法免扣押,沒辦法承擔這個重任,如果說把兩岸文物拿去英國展出的可行性又不太大,畢竟涉及運輸資金,保護維修費用等龐大的財政問題,所以解決法律上的問題是關鍵。
記者:就您個人來說,您怎么評價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溫總理的評價以及評語中包含的期望,令這幅作品在內(nèi)地引起了無數(shù)民眾的興趣和媒體的極大關注,臺北故宮博物院會不會也因此對這幅作品更加重視?
周功鑫:這幅畫價值很高,這點是事實,我個人也比較喜歡,它影響了之后明朝吳派的畫作風格,也開創(chuàng)了中國山水畫新風格。但我們不會因為政治原因?qū)⑺岬揭粋新高度,我們的館藏中還有很多有同樣高價值的文物。
“三希帖”合展正在磋商
記者:除了《富春山居圖》,乾隆皇帝收藏在北京故宮“三希堂”中的三幅書法珍品“三希帖”(注:包括現(xiàn)存臺北故宮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的王獻之《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何時可以同堂展出,這也是海峽兩岸文化界期待已久之事。
周功鑫:去年初,兩岸故宮在合作交流方面,已達成“九項共識”,包括建立聯(lián)合辦展機制、人員定期互訪、網(wǎng)頁互聯(lián)、參加對方組織的學術研討會、加強業(yè)務人員的交流和往來等,其中也包括“雍正大展”中我們借展29件文物。在“三希帖”合并展覽一事上,我們也已初步達成了共識。但雙方交流中不涉及“故宮名稱、展示、法令”等事宜,這一點上我們還需要和北京方面進一步協(xié)調(diào)磋商。
記者:前兩天我在貴院參觀時看到,上百人排起長龍等著看“碧玉白菜”,貴院的海報乃至各種紀念品等,幾乎都是以白菜的卡通形象為軸心。但從文化內(nèi)涵來說,我想毛公鼎才是貴院的“第一至寶”,以清代的“碧玉白菜”作為“第一招牌”,似乎有點欠缺分量。
周功鑫:如你所知,“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最知名的文物,與毛公鼎、肉形石共稱作“故宮三寶”。這件玉器的雕刻一體成形,色澤自然,栩栩如生, 普通的人不需要多少專業(yè)知識,也能欣賞它的美。所以,為了向那些對文物不甚了解的觀眾作一些推廣,我們許多自制的紀念品都是以“翠玉白菜”為主題的,這的確是我們宣傳策略的重點。但是文物價值上來說,毛公鼎毫無疑問是舉足輕重的。
記者:在貴院數(shù)十萬件庫存珍品中,您心目中的鎮(zhèn)館之寶是哪一件?
周功鑫:我比較偏愛書畫方面的文物,尤愛古代水墨畫那種獨特的韻味。比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我就一見傾心,很多孤本也是我的所愛。比如我曾經(jīng)提過的《溪山行旅圖》,范寬以雄健冷峻的筆力勾勒出中國北方群山的輪廓和石紋的脈絡,又以濃厚墨色描繪出秦隴山川的峻拔雄闊、壯麗浩莽。
《清明上河圖》借展上海世博會是謠傳
記者:適逢今年世博會的召開,之前有消息說臺北故宮會借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上海博物館方面表示還不知情,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周功鑫:我們以前送過上海博物館一些復制品,但對于外傳會將臺北的《清明上河圖》借展今年上海世博會,我認為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會在臺北故宮舉辦相應的迎世博活動,并預祝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
記者:遺憾的是,《清明上河圖》我只看到了一個動畫演示,《快雪時晴帖》、《富春山居圖》則是連復制品、印刷品都無緣得見,而是秘藏于庫房“禁地”當中。而且我聽說,像《清明上河圖》這樣舉世罕見的極品,要數(shù)年才能看到一次。
周功鑫:故宮博物院內(nèi)共藏有67萬件展品,平均每三個月就會更新一次展品。我們會按照主題、特色、教育性等進行歸類,并最大程度地讓觀眾一飽眼福。一般每次展示3000多件原件,余下的藏品則會在庫房妥善保存。我們會盡最大程度讓民眾獲得機會觀看,但有些技術方面的工作,比如文物的展出條件等, 還是要聽從專業(yè)人士的建議。
記者郭珊 實習生唐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