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绔子弟胡為登場唱到:“我爸爸胡搞。只因他老人家曾做過一任縣官,官當的時間不長,錢撈的不少,算得上高效益!”“老子他撈錢不擇手段,小子我花錢不講章法;老子敢撈,兒子敢花。這叫什么?這叫生態(tài)平衡!
這是李瑞環(huán)先后十易其稿、改編自梅派名劇《生死恨》的《韓玉娘》里的唱段,《韓玉娘》的改編被認為是“既繼承原劇精華又脫胎換骨的一出新戲,為傳統(tǒng)京劇的改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眾所周知,卸任后的李瑞環(huán)醉心于京劇曲目的改編。
2009年4月6日至4月12日,“李瑞環(huán)改編劇目匯演”在天津中華劇院舉行!段鲙洝、《韓玉娘》、《劉蘭芝》、《金山寺·斷橋·雷峰塔》(簡稱《金·斷·雷》)、《楚宮恨》五出大戲第一次匯演,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方10家院團及海外京劇名家、演員參加演出,以豪華而強勁的陣容演繹李瑞環(huán)同志精心改編的五大傳統(tǒng)劇目。
京劇傳統(tǒng)劇目原本是極為豐富多彩的,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盡的‘三’(國)、列國”之稱。1989年出版的《京劇劇目辭典》,多達5300余出。
然而近些年來,京劇舞臺卻一直苦于劇目單調貧乏,實際演出劇目不過數十出,總是一些熟戲演來演去,大量的傳統(tǒng)劇目流失或瀕臨失傳,甚至某些名劇和年代并不久遠的新編戲也處于擱置、輟演狀態(tài)。
京劇這種“廣有家財”而又在劇目上捉襟見肘的困窘局面,究其原因,首先是“一劇之本”還有著不同程度的加工、錘煉余地,由于歷史的局限,一些劇目節(jié)奏緩慢,劇情前后重復、拖沓,過于冗長,傳統(tǒng)戲則普遍存在詞句不通,為了合轍押韻而拼湊“水詞”的問題。還有的人物行為、情節(jié)安排前后矛盾,不合情理等等,劇本的這些缺憾與精美的表演藝術越來越不相適應,難以被當代觀眾所接受,造成許多內容很好也不乏精彩表演和唱段的劇目“曲傳而戲難傳”。
于是及時而認真地挖掘、整理和改編,就成為幫這些塵封的優(yōu)秀劇目打開時代通道的當務之急。
李瑞環(huán)多次呼吁,振興京劇要從“一劇之本”的加工、改編入手,適應時代和觀眾的欣賞需求。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