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二区首页,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永樂大典》存世不到原書4% 正本下落不明
2009年10月13日 16:28 來源:廣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永樂大典》。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它能被今人視為國寶?為何會引得學者專家競相研究?它的下落為何會成為千古之謎……它就是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一部巨著,也是中華文明的大型總匯——《永樂大典》。近日,本報記者有幸請到長期致力于《永樂大典》研究工作的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館員陳紅彥和古籍館副館長林世田做客《廣州日報》報網直播室,與我們一同探究《永樂大典》的傳奇經歷。 

  1983年春節(jié)剛過,國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收到了一封來自山東掖縣的農民來信。信中稱他家有一部大書,長度接近半米,抄工精美,絕非俗物,希望國圖專家能夠前來鑒定。工作人員隨即趕往來信的農家一探究竟。才發(fā)現這本大書就是價值連城的《永樂大典》。這部書是近二十年國圖所藏《永樂大典》中最后一個歸客,現在被收藏于國圖地庫中專門為其量身定做的大柜中。

  《永樂大典》的誕生源于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朱元璋死后將皇位傳給長子朱標,但朱標逝于繼位之前,于是皇位就傳給其子朱允炆。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發(fā)動了長達4年的“靖難之役”,此后,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蹤,朱棣坐上皇帝寶座。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館員陳紅彥說:“奪位戰(zhàn)爭殺戮過多,使得很多文人對朱棣不滿,朱棣意識到文化安撫的重要,也就是使這些文人有事做,他們也就不再將矛頭針對朱棣了,而這個事,就是修著《永樂大典》。 ”

  《永樂大典》之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是體積,一卷長約半米,寬約30厘米,基本是現在普通書籍的兩倍。二是內容,全書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種古書資料,內容從文學、藝術、天文、地理、人倫、國統(tǒng)、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等,無所不包。第三就是數量,全套《永樂大典》放在一起,體積達十多立方米,相當于4輛卡車的容量。

  陳主任告訴記者:“《永樂大典》原書共22937卷,目前存世的僅800余卷,400余冊,僅是原書的不到4%。”

  《永樂大典》著成之后,便被深藏宮中,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嘉靖36年,文樓大火,《永樂大典》險些被毀,于是嘉靖皇帝下令重新抄錄,由此《永樂大典》便有一正一副兩個版本。奇怪的是,副本抄成之際,正本便莫名其妙地人間蒸發(fā)了。后來副本流傳到清朝,流失、被盜十分嚴重。特別是在著《四庫全書》時,《永樂大典》被官員大量盜竊。光緒二十年時,僅剩八百余冊。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侵略者對《永樂大典》肆意搶掠,甚至用它們代替磚塊構筑工事,大量毀于戰(zhàn)火。

  目前,世上所存的全為副本,正本的下落成為謎團。關于正本的下落,學界有幾種說法,有的說被毀于明末大火,有的說藏于皇史宬的墻壁內。目前,最被廣泛認同的是作為嘉靖皇帝的殉葬品被埋于陵寢之中。郭沫若先生曾說,“如果《永樂大典》正本被發(fā)現,可能文學幾千年的歷史將被改寫。”如果這部奇書現世,改變的將不僅是文學,還有歷史。(李宗怡)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