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新聞發(fā)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新社資料圖 富田 攝
這是一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而創(chuàng)編的音樂舞蹈,是以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169年中的探索、奮斗、發(fā)展史為線索全景式史詩性藝術作品,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之后,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又一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9月20日將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演,演出持續(xù)至10月5日。中新社發(fā) 富田 攝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日電 (記者 應妮)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二十日晚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次公演。
《復興之路》是繼四十五年前的《東方紅》和二十五年前的《中國革命之歌》之后中國舞臺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以音樂、舞蹈、朗誦、舞美、音響等多種手段,表現(xiàn)了一八四0年以來的一百六十九年中華民族探索、奮斗、發(fā)展史。
二十日晚間七點半,來自首都的工人、農民、社區(qū)居民和進城務工者等各界代表受邀觀看演出。
當晚的演出共分五個篇章:序《我的家園》,描寫祖祖輩輩生長在中華土地上勤勞勇敢的人民大眾的生活;第一章《山河祭》,表現(xiàn)一八四0年到一九二一年之間的歷史;第二章《熱血賦》,表現(xiàn)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chuàng)立新中國的歷史;第三章《創(chuàng)業(yè)圖》表現(xiàn)百廢待興之際,人民開始建設自己的家園;第四章《大潮曲》表現(xiàn)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輝煌成就;第五章《中華頌》表現(xiàn)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今天。
本場演出中,作家劉星創(chuàng)作的朗誦詩《沉思與抉擇》第一次在中國慶典舞臺上呈現(xiàn)“文革”十年的浩劫。
“大地說,那十年,她很累很累,因為在她的上空有一個沉重的云團;天空說,那十年她很苦很苦,因為她眼底有一場不停的劫難……”
天上,是滾滾而來的雷聲和壓在人們頭頂?shù)臑踉!叭绻皇菫閷ふ覛v史在哪里轉彎,如果不是為尋找民族復興新的起點,誰還愿意撕開已經漸漸愈合的傷口,誰還想回首那不堪回首的磨難……”在老藝術家深沉的朗誦中,烏云散去,霞光綻放,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詩作者嚴格遵循“不回避,不渲染”的創(chuàng)作原則,采取中國古典詩詞“比興”的藝術手法,“這二十幾行詩,我改了二十多遍。閻肅老師也幫助我一起改寫,經常為一兩個字絞盡腦汁。我們共同把這個任務完成好”,劉星演出前告訴記者。張繼鋼表示,“‘文革’十年是歷史,我們不能回避。只有面向歷史,才能做到讓人民滿意。”
第四章表現(xiàn)香港澳門的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之后,老藝術家陳鐸和田華朗誦了由臺灣八十五歲高齡的莊奴和大陸八十二歲的喬羽兩位詞作家共同譜寫的《海峽愿景》,兩岸直航的飛機在舞臺上方飛過。
整個演出中,全場觀眾多次熱情鼓掌喝彩,有的觀眾還情不自禁地跟著演唱和表演的節(jié)奏打起拍子。有觀眾說,這就是我們共同走過的那條道路,共同經歷的那些歲月,我們從中看到了中國光明的希望和未來。
據(jù)《復興之路》總導演張繼鋼介紹,《復興之路》自去年十月建組以來,經過反復推敲、艱苦排練,最終形成了目前三十余節(jié)目、三千二百人龐大陣容、時長一百五十分鐘的演出格局。(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