おじさんとわたし中文在线,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黄瓜视频APP在线下载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出書也“飆車”,這樣的快書好不好
2009年07月17日 09:54 來源:解放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6月26日,美國搖滾巨星邁克爾·杰克遜突然逝世。當天某出版社就確定了有關這位搖滾巨星的圖書選題;30日該社編輯便拿到了樣書;兩天后,一本13萬字的邁克爾·杰克遜傳記已火熱出爐擺在了書店里。整個過程,用時不過7天,其中內容寫作只花了兩天。一位讀者在網上留言說,這是在用做新聞的方式做圖書,用開車來比喻的話,就是出書的“飆車”。

  出書“飆車”引發(fā)廣泛爭議。這樣的快書好不好?它對圖書出版、創(chuàng)作質量乃至文化生態(tài)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不能用歷史文學的價值評價快書

  黃芝曉

  流行音樂巨星邁克爾·杰克遜去世,世界各地的歌迷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心中的偶像。在洛杉磯斯臺普斯中心,群星薈萃舉行了悼念專場演唱會,為他送行。在中國,一些歌星發(fā)起了紀念他的演唱會,歌迷們?yōu)樗O立紀念網站。一位流行音樂偶像受到了如此隆重的紀念。

  同時,出版商很快出版了有關邁克爾·杰克遜的“快書”,而這種“快書”受到了質疑。其實,我覺得這大可不必上綱上線。

  出版商抓住這個商機,在短短一周內出書,為的是滿足讀者和粉絲們的好奇心,掙到名人傳記熱的第一桶金,這是很正常的商業(yè)行為。從某個意義上來說,快書還為許多想在短時間內了解邁克爾·杰克遜的人們提供了便利,可以說這也是一種懷念的方式,勾起了許多粉絲對偶像的記憶和情感。

  另外,“快書”是對邁克爾·杰克遜生平情況的大致介紹,不能從評價歷史、文學作品價值的角度來評價它,更不能把它當作正史、傳記等文學作品或者正式的研究著作來看待。如果是一部外文版的邁克爾·杰克遜傳記或者研究他生平的著作,要經過翻譯、校對等多道程序,那肯定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打磨后才能出版的“慢書”。所以,快書有自己的定位,不能對它簡單地指責。

  盡管“快書”滿足了部分讀者的“求知欲”,但兩天內趕出的內容,難免質量粗糙。有的內容來自網絡,版本也與十多年前的舊版相差無幾。正如一些讀者一直很期待邁克爾·杰克遜的自傳會有個正式的中文版,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這么一個摘錄網上現(xiàn)有資料匯集而成的冊子,心有失望。一味追求速度,真實性肯定會受損,質量上也難以保證,這是出版商要注意避免的問題,畢竟出版物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

  “快書”,來得快去得也快,它的熱度不會持續(xù)很長時間。這家出版社已經表示,上市之后就不會再版,因為之后的傳記熱將馬上到來,國外引進的版本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這樣的“快書”難以與之競爭。

  當?shù)谝粫r間的好奇過去后,人們將注意力放在名人更深層次的問題上,比如邁克爾·杰克遜的內心世界、他死因的來龍去脈等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題材上時,出版社這時想快快地忽悠,也快不起來了。

  “倉促”之下低質量的借口

  思 引

  兩天,兩位作者,十三萬字。一部名叫《天堂里的太空步》的書近日上架,紀念剛剛去世的美國一代歌王邁克爾·杰克遜。一場“太空步”橫空出世。封面所標“編著”的字樣大體解釋了“奇跡”孕育而生的過程。然而,急切的讀者在購買該書后,卻失望地發(fā)現(xiàn)嚴重“注水”的情形。

  面對質疑,其中一位編著者明確表示,該書趕的就是第一個上市,否則沒必要出。同樣,這也是出版社的初衷,所謂機不可失嘛。若單純由市場戰(zhàn)略角度來看,如此商業(yè)行為本也無可厚非,即借助時效優(yōu)勢占領市場。

  商家之所以做出這樣判斷,大概以為市場熱情高漲,讀者又易先入為主,因此能賺一波大行情。可問題卻在于,如果時效性作為出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否就能成為出版圖書“倉促”之下低質量的借口?為了搶占市場先機,是否就能改變對讀者負責任的態(tài)度?無奈的是,在出版業(yè)爭先恐后、推波助瀾下,這一惡性競爭愈演愈烈,不斷挑戰(zhàn)著出版行業(yè)的“紀錄”。

  更為糟糕的是,一旦“快餐式”的出版文化開始形成,籠罩著心浮氣躁的市場大量充斥應一時之景、圖一時之機的低質量出版物,其中也包括那些“日譯萬字”、“漏洞百出”的翻譯作品,不僅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出版業(yè)的秩序與信譽,也容易固化為低層次的閱讀氛圍與文化傳播。眾所周知,印刷出版、知識傳播和文化養(yǎng)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或許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事實上,一波接一波的“商機”正是一次次“機遇”:如何樹立品牌形象,傳播文化知識,共享雙贏,方為“機”不可失。

  出書“飆車”折射出版業(yè)需規(guī)范

  董 陽

  即使對樂評人江小魚和詩人星漢這樣熟悉邁克·杰克遜的專業(yè)人士來說,要在兩天內完成一本由事實和評論構成的傳記也是“令人驚訝的任務”;那么對于那些臨時抱佛腳、臨陣磨槍的諸多“槍手”而言,“飆車”寫作則無異于瞎子摸象,然后為象寫生。

  類似的現(xiàn)象也發(fā)生過。著名演員陳曉旭去世后,一家圖書公司曾在一星期內編寫出一本陳曉旭的傳記,結果陳的家人不同意出版,原因是對內容的真實性不放心。

  正常情況下,寫一本傳記,從采訪到核實情況再到完成寫作,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像這樣緊跟突發(fā)性新聞的傳記作品,除非作者早有準備,否則沒有資格為人立傳。而現(xiàn)在出版界的情況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結果是你快,我比你還快,“飆車”出版越來越普遍。

  同時,在國內出版界,一些涉及國外的著作權和真實性問題,如果銷量不是特別突出,沒人會注意,也就存在無人追究的可能,違規(guī)操作的成本很低。因此這種快書拼的不是質量,而是速度,誰在第一時間出誰就能掙到錢,至于內容,往往是根據(jù)網上現(xiàn)成的資料拼湊起來的。

  出書“飆車”、“搶跑”層出不窮,意味著出版行業(yè)在商業(yè)利益的誘惑下,亟須自律和規(guī)范。在邁克爾·杰克遜意外去世之后,人們急切想了解有關他的一切,因此傳記的出版速度對于出版商而言,無疑意味著效益。但是,圖書的寫作和出版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條件不具備就不能出,這一條必須堅持,這既是對傳主負責也是對讀者負責。

  “快書”僅僅是讓人知道

  一 鳴

  隨著流行音樂巨星邁克爾·杰克遜的去世,一場關于邁克爾·杰克遜傳記的圖書市場爭奪大戰(zhàn)在國內外上演。在國內首先出現(xiàn)了一周內趕出來的《天堂里的太空步》,引發(fā)了業(yè)內“快書能否出好書”的質疑。

  雖然遭到許多詬病,但“快書”未必一無是處。首先,在全球媒體的聚焦之下,一些不熟悉和熟悉邁克爾·杰克遜的中國人都想在第一時間了解他,重溫他,懷念他,“快書”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滿足國內讀者的好奇心和情感上的需求。

  其次,“快書”僅僅是讓人快速“知道”巨星的讀物,沒有承擔一本深度的傳記或者回憶錄去“深挖”巨星的功能。另外,“快書”雖然被人指責為網上資料的下載,但是面對爆炸的網絡新聞,人們無暇瀏覽有關邁克爾·杰克遜潮水般的網頁,“快書”整合網絡資源不失為一個方便法門。在沒有電腦網絡或者電視的地方,書倒是成了最容易到達讀者手中的傳播物。

  其實,不僅僅是本土的出版商在第一時間內推出“快書”,英美的出版商也在競相出書重印。在美國,著名傳記作者霍爾珀林本來為邁克爾·杰克遜的50場倫敦演唱會創(chuàng)作了一部《毫無偽裝:邁克爾·杰克遜的最終歲月》,原計劃7月底推出。邁克爾·杰克遜的死訊一傳來,作者霍爾珀林立刻加班,改寫了其中50頁。出版商預計該書在美國銷量可達“50萬至100萬冊”。與此同時,英國蘭迪·塔拉波雷利所著《邁克爾·杰克遜:魔力與瘋狂》一書銷量已在亞馬遜英國店飆升至第28位,由于歌迷瘋搶一度斷貨,出版社緊急重印該書8.5萬冊。

  “快書”反映了激烈競爭中的國內出版界對商業(yè)靈敏的嗅覺,然而,內容以編輯為主,質量粗糙,讓不少國內邁克爾·杰克遜的粉絲們大失所望。據(jù)說,邁克爾·杰克遜本人的兩本自傳《月球漫步》和詩集《夢舞》在英國已經賣到脫銷。中國讀者要看到經典的邁克爾·杰克遜自傳中文版,還需要等待一些時日。這就需要出版社的動作慢一點,才能“慢”出精品力作。

  無法“飆”出的是品質與內涵

  李北陵

  從媒體報道來看,這本13萬字的邁克爾·杰克遜傳記由兩人操刀,兩天之內完成。且不說兩人合作出書須先擬提綱,并花工夫討論修改,少說也要占去半天時間;就說兩人分工每人寫6.5萬字,即便按每天12小時、每分鐘打40個字計算,兩天之內也難以完成,何況還是必須動用腦子的人物傳記撰寫!

  人物傳記,必須兼具真實和生動兩個特征。只有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不虛構渲染,不隱惡揚善,不拔高溢美,才能對傳主負責,也對讀者負責。而要做到真實,就必須全面搜集、占有豐富翔實的資料,并細心鑒別,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和考證。想想看,邁克爾·杰克遜這樣一個世界關注的風云人物,從5歲第一次登臺到50歲突然去世,在長達45年之久的舞臺表演生涯中,有多少精彩故事,又有多少是是非非。不要說在兩天寫成這本傳記,就是真正完成翔實資料的收集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兩天時間夠嗎?

  何況,人物傳記寫法必須生動。要把人物寫活,寫成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軀,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必須反復推敲,下一番工夫。

  然而,不可能的事竟然發(fā)生了———兩個人竟然只用兩天時間寫成了一部杰克遜傳記。這一“奇跡”的出現(xiàn),說是僅僅靠兩個作者“兩天沒睡覺,一直在趕”,又“對邁克爾·杰克遜非常熟悉”,寫起來“得心應手”,誰能相信?

  心細的讀者將杰克遜傳記與網上流傳的1989年版《太空步》電子版進行對照,發(fā)現(xiàn)不僅很多內容非常相近,甚至連“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與時俱進”———杰克遜傳記中的記錄依然停留于20多年前。難怪網友牢騷滿腹:我們一直很期待,卻沒想到等來的是摘錄網上現(xiàn)有資料的書。

  這就是用做新聞的方式做圖書?就是用“飆車”速度寫出的書?真實性不必說了,文筆的粗糙也不必說,單是版權和質量問題就讓人搖頭出書“飆車”,無法“飆”出的是品質與無涵。應該問問出版社,以這樣的“飆車”速度濫出書,社會責任何在?

  “慢書”為何越來越少

  談旭棟

  提到“快書”這個話題,我聯(lián)想到去年有篇文章《西塞羅的憤怒》,涉及到了學術著作的翻譯問題。文章針砭一本書的翻譯硬傷,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如今的圖書翻譯,錯譯、亂譯所在多有。翻譯者往往為了趕時間、省精力,不去了解背后的文化與理論,而是簡單地斷章取義,乃至分配好幾個人翻譯一本書,這樣有速度沒質量的圖書,對讀者真不知是福還是禍。

  出版界中諸如快讀、錯譯、“快書”之類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我無意否定“快書”的存在,正如我不能否定功利化、商業(yè)化的存在價值。但我想到的是:與之相對的,那些飽含著思考與獨立文化精神的書,那些十年磨一劍的“慢書”,卻為何越來越少了呢?

  《十萬個為什么》、商務印書館世界漢譯學術名著、網格本世界名著等圖書,成為了多少人的文化記憶。但這樣的經典圖書,在今天能堅持出版的已屬不易,重印、再版更是鮮有聽聞。當然我并不是說每個人都要讀學術書、文學書,但這些圖書有無可替代的文化地位,承載著獨立的精神與思想。

  “快書”并不可怕,出版界市場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市場化的背后,我們習慣于淺嘗輒止的功利閱讀,習慣于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書籍。如看書和查閱網絡資料的不同,在于前者能夠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與各種想法,思索各種事件背后的意義,或者得到美的體驗。當讀書已經和查閱資料別無二致的時候,我們思考與審美的權利已經在無形中被剝奪了。

  當然,在競爭激烈的當今出版界,怎樣的呼聲都可能微不足道。但我想說,任何對于文化與責任的追求都不會沒有意義,讀者永遠會記著那些不太華麗但質量精湛的書籍和書店。借用大法官韋伯斯特的話,“這是一家小書店,但是有人愛著它!

【編輯:張中江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