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應妮)清華簡的最新研究發(fā)現了周武王時期的樂詩,彌補了學術史上的空白。清華大學二十五日在此間公布這一最新成果的同時,也宣布成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經過幾個月的清理保護、初步釋讀及研究工作,最終確定清華簡共為二千三百八十八枚(包括少數殘片);同時,清華簡目前發(fā)現的一些內容珍秘,在歷史上久已失傳。其中,整理出來的第一篇簡書《保訓》,在過去無人知道,其中思想包含哲學意義;而新近發(fā)現的周武王時的樂詩,也是過去從未見過的。
歷史學家李學勤介紹,最早編排起來的一篇簡書,本來沒有篇題,現據篇文試題為《保訓》!侗S枴啡还灿惺恢Ш啠恐Ф蕉膫字,其中第二支簡上半殘失,還沒找到,但篇文大體已經齊全!斑@些簡有一個特點,長度只有二十八點五厘米,字體也有點特別,所以容易引起注意。”
而最新發(fā)現的是周武王時的樂詩。他介紹,這批竹簡共有十四支,目前還有個別殘斷的地方沒找出來,但基本上已完整了。簡上記載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國得勝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廟舉行“飲至”典禮,有武王、周公、畢公、召公、辛甲、作冊逸、師尚父等人,典禮中飲酒賦詩,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
“這一事件在《尚書·西伯戡黎》也有記載,但以前以為是周文王時期的事情”,他說。此外還發(fā)現,有的詩竟與現在《詩經》中《蟋蟀》一詩有關,令人驚奇。這篇竹簡既有歷史價值,又有文學意義,是一項非常重大的發(fā)現。特別是秦代以后,樂經已經全部亡佚,這一發(fā)現更顯其重要性。
經由校友捐贈,清華大學于二00八年七月入藏這批竹簡典籍,并稱之為“清華簡”。與這批竹簡同時入藏的,還有傳為同出的漆繪木笥(裝竹簡的箱子)殘部,紋飾帶有楚國藝術風格。經十一位權威學者專家的觀察和鑒定一致認為:“從竹簡形制和文字看,這批竹簡應是楚地出土的戰(zhàn)國時代簡冊,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物,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前所罕見的重大發(fā)現,必將受到國內外學者重視,對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許多學科將會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由于內容十分珍貴重要,已經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